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外資退潮未必導致中國製造業衰落

http://www.CRNTT.com   2014-10-26 10:40:15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成長為世界最為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國之一,外商直接投資被視為中國經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也在2009年一躍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東道國,但這種外資迅速流入的形勢卻從2012年開始發生著劇烈的轉變。

  中國網刊登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博士研究生蔣為文章稱,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外資流入一改增長的勢頭,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925家,同比下降10.0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17.16億美元,同比下降3.7%。這種趨勢在2013年也未能得到明顯轉變,2013年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下降8.6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5.25%。進入2014年以來,截止8月,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200家,同比增長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3.4億美元,同比下降1.8%,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從現實中來看,外資退潮也已經開始初步顯現。從2012年開始,耐克、阿迪等跨國公司相繼成為外資遷徙的候鳥,長三角、珠三角代工工廠相繼出現倒閉潮。大量跨國巨頭選擇將工廠遷回本土或者遷至東南亞一些國家。美國、歐盟則提出“實業再造”計劃,越來越多的商品逐漸轉變為“越南製造”、“印尼製造”等等,中國製造的地位似乎岌岌可危。一時之間,外資退潮在媒體、學界中均成為關注的重要命題之一,有媒體與學者甚至認為中國製造已經是窮途末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前景似乎變得極為黯淡。

  文章分析,為了搞清楚外資退潮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不妨先廓清2012年以來中國外資為何退潮。關於外資退潮,最為受到追捧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迅速上升。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2010年,中國工資漲幅達69%。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與劉易斯拐點的來臨均導致中國過去三十年經濟增長所依賴的人口紅利即將宣告終止。勞動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導致跨國公司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從目前遷移外資的行業特征來看,無論是阿迪達斯、耐克,還是佳頓公司、福特汽車等,其來華目的均為追求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但當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後,中國對這些企業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無疑是中國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外資企業真的會因為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掀起一股撤資潮麼?這顯然是過於誇大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對於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對於外資吸引的影響,在過去的報道與研究中均被顯著地誇大了。中國不僅具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吸引外資企業進入中國,至少還有另外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外資企業希望通過在華投資設廠,從而進入到中國消費市場,這一因素不應當被我們忽略。近幾年來,中國消費增長始終非常強勁,中國市場幾乎成為了任何一個跨國公司不得不考慮的蛋糕。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進入到中國不僅是為了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更重要的則是打入中國消費市場,從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中國勞動力質量、基礎設施條件與營商環境遠遠優於東南亞國家,這更是非洲國家難以相比的。外資企業很難在短時間里尋找到足以替代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下一個目標國。越南、印尼等國顯然在勞動力市場規模上遠遠無法彌補中國的缺口,而且其在勞動力素質上與中國相比相差甚遠。印度、墨西哥等國則腐敗盛行,營商環境也是讓眾多跨國公司望而卻步。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在政治的穩定性、治安情況、基礎設施狀況上與中國的差距也是不言而喻的。跨國公司可能在長期時間里,將逐步培育新的生產基地,但很難在短期內大量迅速逃離中國,這對跨國公司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此,目前媒體與學者對於中國外資退潮的觀點過於悲觀,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製造還遠不是窮途末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