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心態

http://www.CRNTT.com   2014-11-18 09:52:50  


 
  與發達國家相比,全球經濟新常態下,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明顯分化,整體增速比危機前8%以上的增速明顯放緩,甚至增速回落至原增速的一半是大概率事件。

  以金磚國家為例,印度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為5.7%,是少數表現不錯的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有效的政策和信心的回升。俄羅斯與巴西經濟著實令人擔憂,其中,俄羅斯經濟風險主要體現在地緣政治所引發的政策不確定性。巴西方面,相比於危機前如2007年高達6%以上的增長,如今已陷入負增長階段,二季度巴西經濟同比增速僅為-0.9%,環比-0.6%,已經陷入衰退。

  相比之下,中國仍然是新興市場國家中的亮點。雖然正如習主席在APEC主題演講中表示的,中國經濟將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但實際增量依然可觀。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應對短期經濟增長下滑,決策層反應及時,先後推出兩輪政策應對,如5月的定向降准降息、9月底推出的改善型住房信貸支持。在此作用下,自10月以來,房地產銷售回暖明顯。由於房地產是決定今年經濟走勢的關鍵,一旦房地產市場企穩,將有利於帶動明年初房地產相關投資、消費,幫助經濟在明年企穩。

  此外,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消費,特別是農村消費的快速增長也成為防止經濟增長過快下滑的一大亮點。如此說來,全球經濟新常態之下,中國經濟風險仍然低於其他國家,是帶動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龍頭,不應以悲觀的心態看待這種增長放緩.

  二、諸多國家需要結構性改革,但中國改革推進的步伐已在加速

  文章指出,穩增長與調結構歷來是政策平衡的焦點。全球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還有一個明顯特征便是未來一段時間,結構性改革將是各國面臨的重要任務。例如,當前發達國家的增長雖然有所恢復,但主要是靠全球流動性寬鬆取得的,諸多國家的結構性改革進展仍舊有限。而幾輪新興市場動蕩都說明了不少國家仍然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在筆者看來,判斷未來全球經濟能否重新走向繁榮階段,結構性改革是否加速推進無疑是重中之重。

  具體來看,發達國家中,當前美國經濟雖然有所起色,但主要得益於量化寬鬆政策推動的資產價格上漲,結構性調整進展緩慢。例如,美國主要依靠房地產實現復甦,美國生產效率提升有限,高消費、低儲蓄沒有明顯改觀,製造業占GDP比重仍處於低位,醫療負擔沉重更加惡化等與危機前表現相似。

  因此,並不認為未來美國經濟的復甦是強勁的。鑒於耶倫思路越來越向格林斯潘靠攏,甚至試圖通過貨幣政策代替勞動力市場改革是充滿風險的。在此背景下,很難相信美國經濟可以承受過緊的政策環境,預計加息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

  相對而言,歐元區結構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長路漫漫,特別是鑒於當前歐洲經濟通縮與經濟低迷共存的特征,歐元區日本化趨勢可能難以避免。支持做出上述判斷的更深層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有歐元區結構性矛盾,如歐元區勞動力市場體制僵化,歐元區的高福利與高稅收廣受詬病,以及內部缺乏單一主權國家的共識等等,而毫無疑問,上述結構性改革能否加快是決定歐元區走勢的關鍵。

  當然,新興市場國家改革似乎更有必要。從歷史經驗來看,幾輪美元走勢的急速變化,新興市場國家都出現了危機。例如,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拉美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其實都與聯儲的緊縮政策有關。而在近期美元趨勢性走強之際,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也出現了資本外逃和本幣貶值的壓力。而上述危機的爆發都說明結構性改革的滯後,因此,如果美聯儲加息的時間晚於預期,新興市場國家需要抓緊結構改革的窗口期,加速調整,以防止資金快進快出對經濟體的衝擊。

  而在全球結構性改革緩慢推進的過程中,近兩年中國加快改革的行動是十分不易的。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全面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步伐有所加快,重頭戲財稅體制改革啟動,包括《預算法》的修改已經通過,關於地方政府發債的限制也被改寫,都有助於優化國家治理,化解債務風險。此外,金融改革、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新型城鎮化建設也在加速。明年國企改革這一改革深水區,也有望成為明年改革落實的重點。

  如此看來,後危機時代,全球與中國經濟都已經步入了新常態階段。雖然中國短期經濟有所下滑,但在全球範圍內仍是亮點。結構性改革也在持續推進,好於其他國家,從這個意義而言,對於中國經濟持過度悲觀的看法大可不必,以新心態應對新常態是必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