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天皇家族千年紛爭 誰是侵華戰爭直接責任者

http://www.CRNTT.com   2014-11-30 10:18:53  


 
一場政治聯姻,一次簡樸婚禮

  1917年,裕仁和母親貞明皇後都選中了久邇良子為太子妃。久邇良子是久邇宮邦彥親王的長女,也是赫赫有名的伏見家族後代。皇後和裕仁希望借助伏見家族的實力,削弱以山縣有朋為代表的長洲藩閥的勢力。但這場婚事背後的政治鬥爭持續多年,直到1921年,皇室才做出維持婚約的最後裁決。

  1921年3月,20歲的皇太子裕仁乘坐“香取”號軍艦,開始了為期半年的訪歐之行。這是他初出國門,游歷了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和意大利,所到之處均受到熱情款待。據裕仁後來回憶,他在游覽巴黎時鬧了一個笑話:“我當時第一次乘地鐵,什麼手續也不知道,緊緊地握住車票,入閘的時候檢票員要在票上打孔,結果我緊張得怕被他奪取,握著車票不放,雙方就這樣來回拉扯數分鐘,惹得檢票員大怒。這張車票也被我一直保存著。”

  訪歐期間,還有兩件“小事”對裕仁影響很深。一是包括岡村寧次等人在內的日本駐歐武官前來晉謁,他從此獲得了這批少壯派軍官的支持;二是他買了一尊拿破侖半身像,後來一直放在書房裡,一遍遍加深自己對武力征服的向往。

  1923年9月,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裕仁身著軍服,騎馬視察了東京市區。按照日本世代相傳的說法,日本海深處有一條巨大的鮎魚,每當日本皇室的祖先天照大神對她在位的皇子皇孫不滿時,這條鮎魚便會躁動,引起地震。裕仁的視察是為了抵消這個傳說對皇室形象的影響。他想讓皇室大衆化、親民化,為此作了很多努力。比如,1924年,他和良子的婚禮只舉行了一些簡短的儀式。此舉強化了日本人心中仁慈的皇太子形象。

“舉國家之總力征戰”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25歲的裕仁繼承皇位,定年號為“昭和”,取自中國《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含有和平之義。但僅3天後,他就頒布詔書,向他的祖父、發動侵略戰爭的明治天皇致敬:“明治天皇以他文武兼備的卓越素質,於內廣泛施教,於外屢建戰功,建立了豐功偉業。我將不忘遺訓,繼承遺志。”

  昭和天皇渴望建立超過祖輩的“大業”。日本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全面侵華、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都是昭和天皇在位期間進行的。

  1941 年6 月,希特勒向蘇聯發起進攻,昭和天皇隨即在7月2日主持召開禦前會議,通過了《適應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確定了不惜以武力向東南亞擴張的國策。此後,昭和天皇把目光轉向了太平洋,但奪取太平洋的戰略資源,必然加劇與美國的矛盾。昭和天皇與他的將領們就是否對美開戰盤算了很長一段時間。1941年9月5日,昭和天皇問總參謀長杉山元:“萬一日美兩國間出現什麼問題,陸軍在多長時間內能解決?有把握嗎?”杉山元說:“僅在南洋方面,打算用3個月解決!”昭和天皇問道:“你曾是日華事變(指1937年的“七七事變”)爆發時的陸軍大臣。你別忘了,當時你說過‘一個月左右解決問題’!可是,4年過去了,問題不是還沒有解決嗎?”“中國疆土遼闊,無法按預定的計劃作戰。”昭和天皇更加憤怒:“你說中國疆土遼闊,那太平洋不是更遼闊嗎?你有什麼把握說3個月能解決問題?”杉山元低頭不語。

  盡管沒有十足把握,日軍還是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了美軍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第二天,昭和天皇頒布《對英美兩國宣戰詔書》,詔書中說:“朕之陸海官兵全力奮戰,文武百官奉行職守,庶民各盡本分;億兆一心,舉國家之總力,以期達成征戰之目的。”

  日軍在珍珠港撿了個小便宜,結果是吃了大虧——美國對日宣戰加速了日本戰敗的結局。1945年,美國空襲東京及皇宮,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中、美、英三國發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美國對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一連串的事態變化,迫使昭和天皇無奈做出“聖斷”,結束了這場罪孽深重的侵略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