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歐美科幻筆杆子怎樣煉成?

http://www.CRNTT.com   2014-12-09 13:41:53  


 
德國理科生馳騁科幻文壇 

  在科技強國德國,科幻文學一直被視為“輕鬆文學”。不過,近年來出現的科幻文學熱和新湧現的一批科幻文學作家令其成為德國文化熱點。德國高校和社會文學機構也紛紛推出科幻文學課程,輸送創作人才。 

  德國哈根遠程大學文化和人文系“新德語文學和媒體藝術歷史”專業在今年冬季開設了科幻文學課程。《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門課程不僅教授德國及世界科幻文學的歷史,還包括分析有代表性的科幻文學作品,並學習著名作家的寫作技巧。 

  像哈根遠程大學這樣設立科幻文學課程的高校還有很多,如德國哥廷根大學、比勒菲爾德大學、波茨坦大學等。德國科幻文學研究學者尤塞夫鬆對記者說,德國科幻文學出現於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基本局限於月球旅行等描寫。庫爾德·拉斯維茨1897年的《雙行星》是德國科幻文學真正的開端。目前,德國有數萬人進行科幻文學創作,其中一半不是職業作家。 

  “21世紀是高科技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改變,與科技、網絡聯繫起來。”尤塞夫鬆認為,高校擁有豐富的資源,有條件也有責任打造科幻文學人才。不過對學生來說,要成為合格的科幻寫手並非易事。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文學系學生芭芭拉告訴記者,學生必須每月讀兩本科幻文學作品,如德國作家弗蘭克·施茨廷的《群》等。每周有專題報告、小組討論等活動。課程結束時,學生還要交一篇幾十頁的科幻小說。有的學生還自費出版作品,在法蘭克福書展和萊比錫書展上自我推銷。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科幻文學在德國雖被歸為文學類專業,但授課教師卻不限於人文和藝術類。來自太空、核能、海洋、氣候等領域的科學家也給大學生講課。德國一所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學者維奈爾就是其中一員。他對記者表示,要成為科幻文學家,僅看儒勒·凡爾納等名家小說是不夠的,“科學現狀比任何大學生能想到的更離奇”。 

  德國當今最成功的科幻小說《群》,就是作者弗蘭克·施茨廷汲取科學數據寫就的。據悉,施茨廷為寫這本書花了3年研究海洋生物學、地質學、海底勘探等數據,之後用兩年時間撰寫。這期間,他得到31位科學家的協助。而著有《發毯編織工》《耶穌的攝像帶》等暢銷書的當紅科幻作家安德烈亞斯·艾希巴赫,大學里主修的是宇宙航空技術,畢業後先從事軟件開發,之後闖入文壇成為得獎專業戶。科幻文學研究學者尤塞夫鬆表示,科幻文學雖然不是科普讀物,但創作者應該多接觸科學知識和技術創新,這樣才能提高故事可信度。 

  記者了解到,除大學外,德國的文學研究機構也提供科幻文學的學習平台。德國各地的文學研究院都有作家培訓課程,科幻文學是其中一個方向。學生們通過為期3年的進修,都有機會成為作家。而德國不少社區大學和培訓機構也設有科幻文學創作課程。這些課程由專家教授,特別注重實踐性,通常邊學邊創作。報名學習的既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也有家庭主婦、退休老人,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成為科幻寫手。課程結束時,作為學習成果的小說也同步完成,並被推薦到出版社。 

  德國有20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書8萬餘種。德國圖書市場報告顯示,科幻文學位列“讀者最喜歡的文學作品”第二位。許多不知名作者先通過網絡銷售電子書,然後轉型成紙質書籍作家,成為高收入一族。(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