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京專家:中美有曲折 中日未失控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00:17:55  


 
  中日對抗進一步升級 但沒有全面失控

  今年7月,安倍內閣解禁日本的集體自衛權,更加激化了已十分嚴重的中日對抗。這是2012年9月野田內閣宣佈釣魚島“國有化”以來,中日持續對抗的進一步升級。實際上,從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中日關係就步入逐漸下行的軌道。雖然在某些時候,例如2009年到2010年民主黨的鳩山內閣時期,中日關係曾有短暫回升,但總體上一直處於不斷下滑狀態。2012年12月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後,中日關係更是迅速走向了嚴重對抗。安倍再次執政後的中日關係全面嚴重惡化,與之前的中日關係惡化很不相同。之前,都是單個、具體問題的嚴重衝突,導致中日關係惡化,所以,儘管中日關係惡化,但還可以保持“政冷經熱”局面。例如,2001年到2006年的小泉首相堅持每年參拜靖國神社,以及2012年9月的野田首先宣佈釣魚島“國有化”,都是這種狀況。但安倍第二次執政後,中日發生了全面對抗,釣魚島爭端進一步激化、參拜靖國神社、推翻關於慰安婦問題的原有認識、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以及解禁集體自衛權等等。所以,當前中日關係的惡化,已經達到全面的戰略性對抗程度,已形成“政冷經冷”的局面,陷於中日建交以來的最低水準。但是,中日關係沒有、也不會全面失控。

  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以來,在中日兩國的國內條件下,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國際形勢下,中日戰爭不會也不可能發生。中日關係持續下行的深層次原因是,在中國持續發展、不斷強大,日本的發展卻長期停滯的背景下,日本日益把中國視為謀求亞太地區領導者的主要競爭對手,而對中國日益明顯地不友好;最直接原因則是,上一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存在的日本社會右傾化不斷發展,在此基礎上以國家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為特徵的日本右翼勢力明顯強大,已成為左右日本政壇的力量。特別在九十年代中後期以後,成為“正常國家”已經是日本右翼勢力的基本政治訴求,並且對日本社會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安倍是日本右翼勢力的主要成員,在其第二次執政後,正是以成為“正常國家”為主軸,大力推進其否定日本戰爭罪責,企圖推翻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政策。安倍的政策必然,事實上也已經引發了與中國全面、激烈的戰略性對抗。

  此外,今年以來,美國奧巴馬政府對安倍內閣言行的明顯偏袒、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安倍內閣。今年4月,奧巴馬訪日時明確宣稱,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釣魚島,這是美國總統第一次公開對這一問題表態,是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對日本的明確支持;今年7月安倍內閣宣佈解禁日本的“集體自衛權”後,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都明確表示歡迎。此外,美國還採取一些行動強化美日軍事同盟,包括擴大美日聯合軍演,增派駐日新式武器裝備等。儘管美國採取上述行動,完全出於美國的戰略考慮和現實需要,是美國亞太戰略調整日益明顯地力不從心,日益需要日本支持,因而對於安倍的明確有力支持。這是今年上半年安倍內閣密集出台相關政策,而且態度格外強硬的最主要外部支撐因素。

  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特別在今年上半年,其頻繁出訪已成為日本外交的重要特點。安倍頻繁出訪的目的是,表現並兜售其所謂的“積極的和平主義”外交政策。但安倍否定日本戰爭罪責、企圖推翻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政策,導致中日對抗升級,韓日對立升級,清楚顯示了日本的政策已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但是迄今沒有安倍可能改變其既定政策任何跡象,相反卻通過“綜合火力演習”等行動,再次顯示了堅持、強化這些政策的態度。實際上,安倍的個人因素固然對形成當前的中日對抗有重要影響,但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以來,日本日益視中國為爭取亞太地區主要競爭對手的認識,以及日本社會日益明顯右傾化,國家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才是真正深層次難以改變的影響因素。所以,即使日本再次政權更迭,安倍再次失去執政地位,中日對抗也難有明顯緩解,更不可能出現中日關係改善的重大改變。未來很長時期中,中日關係都將在低水準上徘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