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孔立:台灣主體意識如惡性發展是災難

http://www.CRNTT.com   2014-12-21 00:26:17  


兩岸經濟關係的緊密發展,並不能解決政治分歧。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陳孔立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專文《台灣主體意識與兩岸關係》,作者認為“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有兩種可能性:一是讓它惡性發展,造成台灣與中國大陸敵對的局面,那對於兩岸人民來說,將是嚴重的災難;一是尊重差異,包容差異,正確地面對差異,處理差異,通過交流交往,增進共識,增進互信,在共同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朝著‘認同台灣’與‘認同中國’互相聯接的方向發展,這應當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景。”文章內容如下:

  台灣主體意識是逐步建構起來的,本文不討論它的由來及其建構過程,僅就當今的台灣主體意識與兩岸關係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台灣主體意識仍在建構之中

  台灣主體意識的核心內容是:一、“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二、台灣前途要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李登輝通過“兩國論”、陳水扁通過“一邊一國”以及編寫教科書等等手段,把台灣主體意識建構成“台獨意識”。馬英九當局繼承了上述核心內容,只是不認同“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當今台灣主體意識已經成為“台灣共識”。童振源指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號’為‘中華民國’,‘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這是台灣朝野與民意的共識,也就是‘台灣共識’”。①不過,對一部分人來說,台灣主體意識等同於“台獨意識”,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則不是。現在台灣當局與台灣社會仍然在繼續建構台灣主體意識,以下事實就是證明:

  (一)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2009年10月10日馬英九首次提出“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這個概念,他說:“60年來,台灣人民秉持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與包容的核心價值,以‘台灣精神’完成改革,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他強調“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是“台灣人用台灣的空間,用台灣的人力,發展出一個豐富中華文化的模式,這就是發展了一個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2009年“國慶”講話)。這說明“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必須是“台灣的”,由台灣人建構的,以此與中國大陸的文化相區隔,體現了“台灣主體性”,它是建構“台灣主體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台灣生活方式 

  馬英九說:“台灣的民主與生活方式是台灣創意與活力的來源,這是我們在華人世界的驕傲。”(2010年元旦文告),“今天台灣所展現的活力與生活方式,已成為華人世界的標竿”(2011年“百年慶典”講話)。“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2008年就職演說)他在《治國周記》中談到“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時,指出:“我們發展出一套跟大陸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由民主的台灣不光是一個政治口號,事實上這已經變成我們活生生、每天都存在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不但影響我們,也一定會影響我們周邊的華人社會。”②

  這說明建構所謂“台灣生活方式”,也是企圖體現“台灣主體性”,是建構“台灣主體意識”的一項具體內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