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汪輝:當代中國歷史巨變中的台灣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2-01 09:34:19  


 
  “太陽花運動”提出了真實的平等訴求,但它反兩岸服貿,卻不反霸;運動對程序民主表示了不滿,公開占領立法院,但又沒有新的政治綱領。由於實際上支持加入TPP,運動對於新自由主義的態度骨子裡很曖昧。有人說:占領議會有什麼不好?那就占吧。也有很多人說:反服貿有盲目性,就算有道理,也應該連TPP一道反吧。若是他們一道反,我們就該支持他們。如果“太陽花運動”敢於將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擴展到對TPP的拒絕,敢於將對占領立法會的運動發展成為對於當代民主政治危機的反思,為什麼不支持呢?但是,看似激進的“太陽花運動”並沒有走向這個方向,它的動員仍然依賴於統獨的議題。不過,“太陽花運動”占領立法院是過去沒有的行動。這至少表示,1989年後,特別是90年代之後,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終結了,對於年輕一代而言,只有批判這個過程才算得上進步。“太陽花運動”比別的運動都直截了當,它用非法的形式清楚地向台灣的政黨政治——當然主要是國民黨的政治-——指出:你們的民主程序純屬政治遊戲,誤盡蒼生。“太陽花運動”也確實打旗號說反對新自由主義,但重音落在服貿上,也就是落在中國大陸和兩岸關係上,而沒有落到綜合了新自由主義和傳統霸權結構的TPP上。如果“太陽花運動”將其反新自由主義的綱領落到TPP上去,那麼占領運動就會變成另一種運動了。在今天,反思民主的危機是必要的,但如果批判民主與民粹主義的身份政治結合、與霸權性的區域體制結合,其政治的走向就讓人擔憂。

  “太陽花運動”是繼2009年“野草莓”運動之後新生代直接參與政治的標誌性事件,預示著較長時間內台灣政治的脈絡。對新生代來講,核心的問題就是,如果台灣的新社會運動,包括這些學生運動,最終達到的結果就是加入美日為中心的霸權結構的話,那等同於自我取消其合理性。果真如此,他們雖然年輕,卻可能是過去時代的回光返照,而非代表真正的未來。美國重返亞洲與日本解禁自衛權都是以創造區域性的新冷戰為指向的,也都是以經濟中心與軍事中心的分離趨勢為前提的。在這個意義上,台灣的新社會運動面臨一個政治抉擇:他們是要作為霸權的附庸造成一個新冷戰格局,還是重新思考“中國”、探討爭取台灣社會的自主與平等的鬥爭與大陸探尋新的社會道路的努力之間的重叠關係?新社會運動必須思考這一輪資本主義全球秩序重構的獨特性,也正是在這裡,隱藏著運動的未來。在兩岸關係中,這一反思集中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內涵,但其實質恰恰是一種批判性的世界主義。

  若要將這樣的全球視野納入對台灣的定位,就不得不重審“中國”的政治意義。重審“中國”的政治意義,對於兩岸交流來說,也是無法回避的課題。重啟政治談判是這一政治過程的步驟之一。在高度不平等的全球化進程中,在政治、軍事中心與經濟、金融中心相互分離條件下,全球秩序的混亂和矛盾將是無法避免的;在這一條件下,繼承和發展兩岸爭取自由和解放的偉大傳統,避免區域秩序向新冷戰回歸,突破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路徑,創造一種基於全新的經濟、科技、政治和文化的新社會前景,是兩岸年輕一代的共同使命。這一對於政治-軍事霸權和新自由主義秩序的雙重突破,不正預示著一種不同以往的社會主義未來嗎?對“中國”的再敘述是不可能脫離這一進程的。

  三、 政治認同的至關重要性與兩種規則的衝突

  談到區域整合,離不開內陸與海洋的關係,當然也離不開怎樣將兩岸關係置於內陸與海洋的關係中去解釋。日本的亞洲論其實是從歐洲的海洋論發展而來,現在的台獨論也是一脈相承。用海洋來貶低內陸是資本主義時代一個主要的特點。海洋和內陸的問題,確實需要一個世界史敘述才行,不能夠只講兩岸關係。台灣海洋貿易史的研究把台灣編織到海洋歷史的敘述裡面去,卻省略海洋歷史跟大陸歷史之間的關聯。這的確值得解釋,從中國大陸的歷史角度值得解釋,從世界史的角度也值得解釋。

  大陸觸及這個問題的是張承志,但他沒有談論台灣問題。張承志講西班牙的伊斯蘭化和天主教的排斥性,將那個時代視為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背景是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張承志從蒙古高原到穆斯林世界,從中國內外到兩河流域,建立起了一種不同於中國知識界主流的世界史譜系。這個譜系是在抵抗歐洲殖民主義的脈絡中展開的。奧斯曼帝國在15、16世紀的崛起是世界歷史的大事件,哥倫布探險、美洲發現和印度問題均與此有關,但這些事件大多被組織在歐洲中心的視野中。這一事件對於中國和內陸亞洲的影響如何?荷蘭人入侵台灣(1624-1662)也正是這一浪潮的一波,只是適逢明清易代之際,中原王朝無暇旁顧這一海疆邊陲,直到鄭成功於1661-1662年進攻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南,訪問赤嵌樓,那個地方原是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也恰是鄭成功軍隊占領台灣的第一個立腳點。占領那裡有幾個主要的原因,其中一個是補給,當地有不少漢民可以提供補給,還有一個原因即那是一個可以控制西班牙航線的戰略要地。台灣跟東南亞是連在一起的,攻占台南可以開辟連接東南亞和東亞地區的新路線。台灣在歐洲殖民史上的重要性是與因奧斯曼帝國崛起、沿大陸絲綢之路的東西貿易中斷相互關聯的。

  奧斯曼帝國崛起對於中國的經濟和貿易的影響並不像對歐洲的影響那麼大。除了還有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路線之外,不但中國大陸內部幅員遼闊,經濟互補性強,而且朝貢圈內的貿易關係也非常發達。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馬克思批評英國議會欺騙人民,因為議會討論掩蓋了以恰克圖為樞紐的中俄貿易規模遠超英國用槍炮換來的沿海貿易額這一事實。我三次去伊斯坦布爾,最近的一次還去了以佛所。這個地區的歐亞互動之豐富是驚人的。奧斯曼王宮裡面有珍寶展,展品與大英皇宮相比也並不遜色。大陸基本找不到元青花,元青花基本上全集中到那裡,量和種類都很繁多。除了元青花之外,還有許多西域民族的物品。奧斯曼蘇丹搜羅了許多成套的瓷器,是做日常之用的,這些東西是市場上買的,不是贈品。換句話說,這不只是朝貢關係,而且是貿易關係。對於歐洲來說,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是促使所謂大航海時代到來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絲綢之路中斷,原來的貿易路線不再通暢,逼迫著開辟了另外一個航線。但從奧斯曼帝國的角度,與東方之間通過絲綢之路而展開的貿易並沒有中斷。中國早在哥倫布之前就擁有了遠航的技術,卻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去拓殖;鄭和下西洋,表明航海技術不成問題;清朝雖然是從北方來,繼承這個技術也不是大問題,關鍵的問題是他們沒有那麼強的動力。這是不是原因之一呢?我沒有研究過,姑且先提出來思考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