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預示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5-09-08 07:21:53  


 
  誰是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推手

  文章分析,對於8月以來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研究者們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解釋。而這些解釋,都不同程度面臨挑戰。

  之所以對全球市場動蕩給不出完整解釋,原因在於忽視了交易制度這一重要參數。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負利率政策成為發達經濟體的普遍選擇,並帶動許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採取類似貨幣政策,以保持本國產品的競爭力。而負利率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發新債還舊債,這意味著實行負利率政策的國家不同程度地“希臘化”了。儘管這一政策能支持金融市場的階段性繁榮,但一旦出現美元加息這樣的重要拐點,金融市場就必須重新調整估值,從而出現動蕩。以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為代表的刺激性市場政策,是導致全球市場出現動蕩的重要成因。就此而言,指責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是不客觀的。

  中國是較早退出刺激性貨幣政策的國家之一,這並沒有導致中國經濟基本面惡化。但中國也有自身的市場制度問題。A股出現大幅下跌,不僅源自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改變了投資者的預期,更與股市交易制度不完善有關。

  大股東違規減持,講故事炒股價暢行無阻,救市缺乏戰略思維,灰色利益輸送鏈條難以斬斷等等,增加了股市企穩的成本降低了救市效率,同時持續動搖了市場信心。

  可以說,發達經濟體“希臘化”式的市場政策過於激進,新興經濟體市場交易制度過於滯後,放大了經濟基本面的一些負面消息,共同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因此,能否以較平穩的方式改善市場制度,是當前穩定全球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命題,而這一命題,需要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共同解答。

  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市場動蕩

  文章指出,中國是此輪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主角之一,各種版本的“中國故事”被反覆演繹。6月中旬以來資本市場的大幅下跌,讓外界多了一些質疑,9月1日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創3年來新低。同時,8月財新製造業PMI終值為47.3,連續6個月低於50。市場不振、先行景氣指數低迷,要求中國給出更明確的政策指引,這既是恢復金融市場信心的需要,也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需要。

  給出更明確的政策指引,首先需要著手改善市場交易制度。改善市場交易制度,必須明確政府主要擔當糾錯者角色,讓市場擔當價格發現者和資源配置者角色,二者不可偏廢,不可互相替代。儘管從目前的交易制度設計看,這二者很難平衡,但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努力找到平衡點,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其次,需要通過改善經濟基本面提振金融市場信心。目前由於出現了美元回流和兌換潮,結售匯大幅下降,導致市場流動性不足。對此,需要持續實施定向寬鬆和普遍寬鬆的靈活貨幣政策,保持市場的合理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不僅應通過國企的併購重組增強其競爭力,還應積極實施有力度的減稅政策,讓市場主體得到普惠式政策關懷,激活實體經濟活力。一旦實體經濟煥發活力,不僅地方債務問題將可緩解,股市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也將因之夯實。

  再次,需要強化與國際金融市場連通管道的監管機制。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連通管道,不僅包括半放開的資本項目,還包括基本處於監管之外的地下錢莊。在國際金融市場反覆震蕩之時,有必要審慎確定人民幣國際化的節奏,避免在追求本幣國際化的同時,付出資本大規模外流的巨大代價。在這方面,巴西、哈薩克斯坦等國放開資本項目後出現的亂象提供了前車之鑒。與此同時,需要堵住地下錢莊的風險敞口,防止監管外資本大規模出入引發市場動蕩。

  而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穩增長”與“促改革”之間的關係。必須明確,“穩增長”不代表恢復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管理模式,“促改革”仍是讓中國經濟持續保持活力的主要源頭,也只有通過整體、協調性的深化改革,才能找到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新模式,從而讓金融市場找到壓艙石,避免市場閃崩擴大成系統性危機。就此而言,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對中國最大的預示不是危機的到來,而是革弊鼎新的急迫性。革弊鼎新,就是對質疑中國的聲音的最好回答,同時決定著能否降低金融市場動蕩的頻率、遏制系統性金融風險,決定著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