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智庫分析:中國未來經濟的信心在哪些領域? | |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10:20:54 |
由此,我們不用特別複雜的邏輯思考,都可以估計判斷,中國的勞動力優良品質不會無故消失,中國高素質的勞動力數量還在大幅增長,而且由於文化基因決定了的儲蓄習慣,保障了社會財富和社會資本的積累仍將繼續,國內經濟只要調整到位、只要找到路徑,未來保持一個中高速的發展仍是非常有希望的。 其次,中國具有龐大的市場需求空間。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13億中國人口已經逐步擺脫貧困,至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後,中國社會的市場空間將更加不可與三十年前同日而語,甚至也不是當今印度等一些人口大國所能望其項背的,因為小康社會的中國人口將更加具有購買力,我們從現在中國人已在全球各地橫掃一切的購物狂潮中就可見一斑。 當前,國內某些產業或商業的低迷,本質上不是中國國內市場總體需求的低迷,而是在某些環節、某些產品領域出現了供需脫節與結構性過剩,對中國逐步富裕後的消費升級、需求變化的供給能力和應對不足所造成的。此外,中國人對新事物、新技術、新動態充滿好奇,對某些創新風險具有較高的容忍度。以手機和互聯網產業為例,中國人手機消費更新換代非常快、中國人對互聯網風險容忍度比較高,直接帶來了中國手機產業、互聯網產業正在迅速地實現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可以預計照此下去,國內經濟本輪調整過後,中國在移動互聯、物聯網、電子商務甚至新型金融等領域,非常有可能實現引領全球產業的發展。 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在一定程度上,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就可能決定了在世界市場上的成功。當前,韓國、德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產業資本正在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把在這些國家千萬人口級別的市場無法產業化的技術和產品,依托中國這個龐大的具有真實需求的市場,推廣技術應用、實現產業化發展和培育新一批的偉大企業。 第三,中國推進進取但不冒失的市場化改革。回顧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沒有採用休克療法,而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正如中國人會功夫,美國人會拳擊,讓中國人不玩功夫,立刻改打拳擊,中國人和美國人比賽的結果一定是玩一把輸一把。由此看,中國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軌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需要一個不斷適應和不斷學習的過程。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