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如何打開與大陸正常交往門

http://www.CRNTT.com   2016-03-21 00:20:11  


 
  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採取相對多數一輪勝出制,這種選制往往形塑兩大黨對決的態勢,而其中一方的勢微將造就另一方的勝出,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會出現多方參選的局面。宋楚瑜的三次參選“總統”,除了第一次在選前有三足鼎立一拼高下的意味外,後兩次的參選都志不在當選,而是看重參選的連帶政治效應,但這客觀上更多地瓜分了原屬於國民黨的票源。台灣“區域立委”選舉採取小選區單數勝出制,這也易於趨向兩大黨對決,多數選民在投票給某一候選人時,並不一定喜歡該候選人,也可能因為更不希望另一大黨候選人勝選而基於理性投給較有實力的對手。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上:一般認為民進黨在該役中大勝,但主要是指民進黨在百里侯之戰中一舉收獲13個縣市長位置,其中4個還是“直轄市”,而且成功將國民黨從台北市長位置上拉下來;而在復數勝出制的縣市議員選舉上,國、民兩黨戰績相差不大。縣市長選舉和“總統”、“區域立法委員”選舉一樣都是單一勝出制,民進黨當時的勝利,並非民進黨此前做得有多好,而是相當部分的台灣民眾為“懲罰國民黨”,才“票投民進黨”。對此,蔡英文有清醒認識,她在2014年12月3日“九合一”選舉後的第一次民進黨中常會上指出,“民進黨得到人民支持,是因人民對執政黨不滿,對改變有期待,而不是民進黨已經做出了甚麼讓台灣民眾滿意的事。” 

  台灣民眾這種“懲罰國民黨,票投民進黨”的情緒慣性一直延續到這次所謂“中央級”選舉。台灣選舉制度表面上看已經改為每兩年進行一次選舉,但其實從“中央”選舉到地方選舉要將近3年,而從地方選舉到“中央”選舉則僅僅一年多一點時間。在“九合一”選舉結束後寶貴的一年多時間裡,國民黨並沒有痛定思痛,大刀闊斧採取改革措施,迅速給台灣民眾一個可以重新燃起希望的全新印象。相反,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上眾將懼戰,相互推諉,使黨的形象進一步惡化。特別是“換柱”手法之粗糙、相關程序正義之爭議,進一步瓦解了黨的團結,削弱了黨的戰鬥力,在選票上的反映就是眾多原本的支持者拒絕再“含恨、含淚、含血”將票投給國民黨,其中一部分選票轉移到親民黨、新黨甚至民進黨身上。

  當然,民眾對國民黨不滿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國民黨執政8年並未使台灣多數人,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在經濟生活的改善上“有感”。儘管國民黨當局不斷列出一連串還算亮麗的經濟統計數據,但台灣民眾普遍感到收入不漲甚至下降、生活成本不斷攀升、貧富差距拉大,特別是年輕人就業困難、薪資偏低,怨氣尤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