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冠華:未來兩岸經濟關係面臨空前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6-03-30 00:06:00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中評社 趙宇鵬攝)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 趙宇鵬)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在參加由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舉辦的“新變局下的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時,就台灣“大選”後兩岸經濟關係的走向進行分析。他認為,“5•20”後,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面臨重大考驗。同時,全球及兩岸經濟的深刻變革與轉型態勢,也使兩岸經濟關係面臨市場動能轉換、產業步入新競合階段、利益分配複雜化等新問題,兩岸經濟關係步入“深水區”。張冠華所長指出,未來兩岸經濟關係走向將面臨政治與經濟的叠加影響,面臨空前挑戰。

  首先,兩岸經濟關係不確定性升高,必將對台灣經濟形勢及未來轉型升級方向產生重要影響。張冠華分析,近期內,兩岸均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兩岸經濟合作本應是發揮兩岸優勢、以制度化合作增加各自經濟內生動力的重要因素,若兩岸經濟關係發展進程受到干擾,對各自經濟尤其是台灣經濟的影響不容低估。而從中長期看,在全球經濟深刻變革、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興起態勢下,台灣未來轉型升級之路也面臨方向性選擇,即選擇結合兩岸與全球資源加強自我創新升級之路,還是繼續走依靠美、日發達經濟體技術與產業移轉之路,不同選擇將對台灣經濟走向產生深遠影響。他說,過去台灣經濟的經歷已表明,在政治選擇與市場方向發生衝突時,受傷害的是台灣經濟。

  其次,近年來兩岸經濟關係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如果不能化解反而放大,對兩岸經濟關係將產生深遠不利影響。張冠華強調,未來兩岸產業競合趨勢及利益分配問題若放大,會進一步增加島內社會對兩岸經濟關係的疑慮。他說,自上世紀80年代兩岸經貿關係恢復和發展以來,兩岸經貿關係一直得到島內主流民意的認同,但近年來兩岸經濟關係新問題的出現及政治操弄下,島內社會對兩岸經濟關係的看法已有複雜變化。這種民意的變化將影響深遠,2008年以前雖然政治強力阻礙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但在市場作用和民意壓力下,政治力的阻礙受到抑制,台當局大陸經貿不得不被動開放。但今後如果台灣社會對兩岸經濟關係的民意發生變化,阻礙兩岸經濟關係的政治力反而可能得到強化。

  再次,兩岸經濟關係走向對兩岸關係的影響趨於複雜。張冠華指出,多年來,兩岸經濟關係一直是兩岸關係發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容,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2008年以來,兩岸先經後政,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進程,在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進程中得到率先實踐;兩岸經貿往來是兩岸人員交流往來的重要渠道,兩岸增進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但隨著未來兩岸經濟關係步入艱困期,其在島內產生的政治社會效應也將趨於複雜,未來可能出現二種變化走向:一是兩岸經濟關係艱困衝擊台灣經濟發展,經濟選民的理性聲音增強,使島內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力量壯大;二是兩岸政經關係形成非良性循環,島內民眾對兩岸經貿往來的疑慮增強,進而影響其政治傾向。一般而言,中長期理性經濟選民終究會成為社會主導,但短期內也可能發生非理性反應。他說,最近台灣媒體民調顯示,民眾願意為了宣布“台灣獨立”付出何種代價,提示選項且可複選情形下,43%能夠接受來台觀光陸客大減,16%願意付出經濟被封鎖的代價,23%民眾認為不值得用以上代價來換取“台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