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在合作博弈中尋求全球貿易新規

http://www.CRNTT.com   2016-05-10 08:49:03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的16個亞太國家日前結束了在澳大利亞的第12輪談判,並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完成全部談判。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一旦相關談判取得根本性突破,那就預示著全球將誕生一個覆蓋35億人口,GDP總量高達23萬億美元的超級自由貿易區,而中國將在其中扮演積極主導性角色。這令任期只剩下半年多的美國現任總統坐不住了,一心要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視為任內最重要“遺產”之一的奧巴馬隨即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呼籲國會盡早批准通過TPP,從而確保由美國來制定21世紀的全球貿易規則。

  雖然奧巴馬的表態或者說呼籲在反對黨共和黨內也贏得了一些支持的聲音,然而,且不說奧巴馬要在任內完成批准TPP程序極有可能是一廂情願,就是在一向對TPP熱情極高且試圖將其打造成圍堵中國的貿易防火墻的日本,朝野和各種利益團體對待TPP也始終存在諸多分歧。況且,美日在經濟、金融與貿易領域也並非鐵板一塊,美國甚至在日前將日本列為匯率監控對象國,美日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遠比外界認為的要大得多。六十多年來有過多次被美國在戰略上鎖定的痛苦經歷的日本,又怎麼會願意被長期捆綁在美國的貿易戰車上呢?

  文章分析,從國家之間的利益互動來看,在關乎全球貿易規則變遷的重大問題上,奧巴馬要將已是全球超級新興經濟體的中國簡單排除在外,不僅不明智,而且不現實。時至今日,中美之間的經濟與貿易聯繫,絕不是每年超過5500多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量、雙方互為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以及中國作為美國重要債權國地位等那麼簡單,而是兩國經過這些年來的經濟、貿易、科技與人文交流,形成了極為複雜且重要的多維聯繫。從另一個視角看,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既有力量體系的美國與代表著新興力量體系的中國,通過雙邊互動及各自建立的體系間的互動,共同促進了今日全球經濟競爭與貿易變遷的多元格局形成。更何況,眼下中美之間還有著極為重要的《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且該談判經過24輪的推動,正朝著達成高標準的雙邊投資協定方向努力。儘管從中美BIT負面清單交換情況看,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將面臨較大的開放壓力,尤其對金融、電信和專業服務等服務貿易領域將產生較大衝擊,但中國也將從雙邊投資協定中獲益良多。因此,中美在將來某個時間節點達成一致,應是大概率事件。在此背景下,美國想要架空對方,或將對方置於完全戰略對手的地位,絕非理性之舉。

  如果將光譜往前推移30年,美國是不會擔心一個尚未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的中國能對美國形成多大的競爭擠壓的,但隨著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美國很快發現,中國不僅在適應全球貿易規則方面是八段高手,而且在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紅利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通過WTO搭建的平台,中國將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強化的生產能力和不斷擴充的貿易體系緊密結合起來,短短15年間,在貿易領域就從一個相對邊緣化的貿易體成長為全球三大貿易體系中的核心力量之一,且隨著技術領域的不斷進步和金融競爭力的增強,中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並能根據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趨勢更積極主動介入雙邊、區域乃至全球貿易便利化的進程中,甚至能在貿易規則領域拿出制度設計。顯然,這與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發生了碰撞。為了對衝中國在亞太地區日漸增強的影響力,與軍事領域重返亞太的戰略相互策應,並非TPP發起國的美國,在該協定發起談判之後的第8年(2009年)宣布加入談判,並很快主導了談判進程。

  按奧巴馬的說法,一旦TPP最終施行,目前亞太地區的諸多貿易壁壘將消除,域內成員國將有18000項針對美國產品的稅目被取消,這意味著美國能向亞太地區出口更多產品,這無疑有助於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而由於中國不是TPP談判國(即便將來加入談判,可能也是相對弱勢的參與國),這將確保美國能牢牢把握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的制定權。只是,在全球經濟與貿易體系日趨多元化、經濟重心東移趨勢加快,但發達經濟體仍握有體系主導權的今天,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發達國家和以中國為代表的主要新興經濟體,均在積極構建區域乃至全球性貿易圈,進而尋求制定21世紀全球貿易規則。但歸根結底,要形成新的更具便利性和促進公平競爭的貿易規則,中美兩大經濟體必須在摒棄排他性思維的基礎上,積極尋求有效合作與利益共享機制的建立,以在合作博弈中共同構建21世紀全球貿易規則。

  文章指出,對有戰略眼光的兩國政治家和商業領袖來說,構建適應21世紀趨勢變遷的貿易規則,不僅需要中美兩國努力尋求擴大合作空間,凝聚彼此共識,也離不開與歐洲、日本、印度、俄羅斯、巴西及其他經濟體的深度合作。貿易規則肯定有服務於國家利益的一面,但又不能僅僅服務於國家利益,它還有節約交易成本,促進人類福祉提升的一面。兩者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