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論:“去中國化”之後,台灣還剩下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6-06-22 00:08:30  


 
  台灣民間信仰

  台灣民間信仰源自大陸,在台灣各地具百年以上歷史之廟宇,其沿革均記載了先民自大陸來台的墾荒故事,這種原鄉信仰在當時為移民的精神力量,在今日則成為民眾常態化的生活內容之一,也是民眾的一種生活習俗,在每年隨處可見大量人潮參與的各種廟會活動中,成為安定台灣民眾心靈的精神力量。台灣民間信仰的神明,許多是從歷史中的聖人或英雄所升格,故敬拜神明兼具有美德教化的寓意,用以追隨前人的精神風範,例如推崇三國時代關羽(關公)的忠義精神、宋代林默娘(媽祖)的慈愛奉獻精神等…。無論農民曆、文字、經典、信仰,所有融於生活中的中華文化,我們真能予以拔除?“去中國化”之後,台灣還能剩下什麼?台灣談文化創意,就必須藉由文化底蘊來為商品說故事、包裝、行銷,以達到與人產生共鳴,而文化底蘊的深厚來自長時間豐富的歷史過程,“去中國化”只會讓自己淪為文化中的虛無主義者,最終失去與全球華人世界的共鳴。

  歷史的兩岸只是整個中華文化之中的一段歷程,國際知名的地質/古生物/海洋地質學家馬廷英教授,在“末次地球外體突然整個滑動…”的研究中證實,直到五千四百年前台灣與大陸相連,今日兩岸實傳承自共同祖先,我們應正確對待中華文化資產。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意謂任何事均有正反兩面,正反表象雖不同,但本質一致,均為借鑑,故歷史文化之精髓在豐富的學習經驗,而南部一位老農則體現了這個智慧,在他接受如何配合氣候實施農作的訪問時說:“去年的經驗是今年的老師”,老農不抱怨去年颱風造成的農損,只在乎歷史教他的經驗,因此當民進黨、時代力量對孫中山、對蔣中正、對過去歷史事件、對中華文化進行仇恨式的批判時,他們的智慧實遠不如鄉下老農!

  政治最深的是道德,它必須根源於追求全體人民福祉的責任上,而非為了某種利益進行政治陰謀。正當執政者為博得迷惑的選民好感,而在520就職典禮中提出許多漂亮但毫無意義的元素時,他們忽略了不管有沒有旗袍、不管蔡英文穿什麼服裝、不管國宴有什麼菜單…都與百姓無關,百姓關心的是台灣現在面臨的經濟問題,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文化教養水平低落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執政者未見台灣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早已失去了寬容,未見台灣的自由回到一個道德混亂的社會,在恣意讓對立仇恨瀰漫整個社會,用以蠱惑人心時,我們欣見來自小燈泡父母在社會衝突的巨浪中,以微小的燈光激發人們沉睡了的“善”,這正是我們的希望,台灣需要的是如南部的那位老農,如小燈泡的父母,他們代表社會中巨大的“善”的力量,我們必須以此力量喚醒這沉睡的潛力,才是台灣下一代真正的出口。

  (本文作者何俊元為台灣的中國青蓮黨主席)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