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中評論壇:台灣的外部環境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6-12-26 00:11:29  


 
  其實,大陸也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台灣在相關方面跟它的立場比較接近,但另一方面在“主權”立場上又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這要叫台灣怎麼接受?所以爭議到最後,關鍵的問題還是主權問題要如何解決,也就是半世紀以來兩岸之間最根本的問題:到底“中華民國”是什麼?所以有時候我跟大陸朋友開玩笑說,大陸一直稱蔡英文的520演講是未答完的考卷,但大陸不能只像老師一樣叫他答考卷啊!台灣人民也有很多人希望大陸來回答台灣人民的考卷,比方說,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中華民國”是什麼?這是很嚴肅的一個問題,但是北京一直輕忽,用自己一貫的思維來想,而忽略歷史的腳步已經經過了一甲子,主客觀情勢已經發生很多變化。今天兩岸如果要進入政治對話,甚至政治談判,北京可以接受台灣用什麼身份來跟大陸談,而台灣人民也可以接受?研究兩岸問題或者了解歷史的學者,都知道這是一個根本的問題。

  就國際關係事務而言,衝突基本上是不能解決的,但衝突是可以有效管控的。在這種狀況下,兩岸如何來管控可能的衝突?我想對話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因為在很多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要讓另一方放棄核心利益非常困難,比方說台灣要讓北京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簡直是沒有可能;同樣的,北京要讓台灣經由民主選舉出來的政府放棄主權,也不可能。當然大陸現在沒有說要讓台灣放棄民主,但是未來要進入政治對話或者政治談判,就會出現台灣的主體性問題,如果大陸讓任何一個民選出來的“總統”說我代表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沒有一個人敢。所以,關鍵就是兩岸如何針對彼此的核心利益的衝突,乃至各種更低層次的利益衝突,進行管控,將這樣的管控體系建立起來。

  上世紀五、六○年代,相互敵對的北京和華盛頓竭力維持著雙方唯一的直接對話渠道,那就是中美華沙大使級會談。在長達15年的136次會談中,其實沒有取得什麼重大的成果,但是卻為兩個當時互相敵對的國家提供了直接對話的渠道,為管控衝突創造了可能。甚至我認為七零年代以後中美能開始走上建交談判,是與五零年代一直到六零年代的鋪墊分不開的。既然在當時都可以有這樣的可能,在今天兩岸有如此密切的往來跟交流之下,雙方只是在核心分歧的主權問題跟政治觀念上存在分歧,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建立一個常態性的溝通機制,先淡化分歧,來把兩岸可能出現的摩擦、衝突管控下來?這樣應該有機會慢慢消除一些相互的疑慮,建立累積一些互信。就我個人的觀察,兩岸之間要建立比較穩定的和平架構,進而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一個很重大的工程就是我們如何找出一個路徑圖,從戰略互疑走向戰略互信,最後鋪墊出兩岸和平的藍圖。以上是我的一點感想,請大家指教,謝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