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金裕超:從求同存異思維析一家親對青年啟迪 | |
http://www.CRNTT.com 2016-12-26 00:11:51 |
“兩岸一家親”中求同存異思維對青年交流的啟迪 金裕超認為,“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只是口號,更應將理念所蘊含的啟迪貫穿在兩岸青年交流之中,讓兩岸青年能真切感受到“一家親”的感覺。為此,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兩岸青年交流要注重從心出發,注重長期溝通交流的效果,實現兩岸青年間的心靈契合。由於成長環境、歷史背景、文化教育等方面因素,兩岸形成了一些各自獨有的語言環境,然而對方未必能理解,在兩岸青年之間表現尤甚。兩岸青年在溝通中要從“一家親”的理念出發,注重溝通的方式方法,彼此尊重、理解並學習、使用對方熟悉的語言方式來進行溝通,找到溝通交流的共同點,避免形成“雞同鴨講”的局面。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並非一蹴可及,需通過深入溝通交流以逐步化解誤會、消弭分歧。 第二,兩岸青年交流需從早做起,而且不能因任何因素而停滯。青年是兩岸的未來,也是推動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力量。由於青年的社會閱歷較淺、經驗不豐富,對於事務的認知尚未形成定型的思維,因此越早加強兩岸青年溝通交流,越容易拉近心靈距離,越能通過共同話題、共同語言拉近彼此的親近感、認同感。青年能切身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實踐,就能為未來兩岸在各領域的交流播下“一家親”的種子。 第三,從軟實力著手,利用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增加台灣青年對於“大中國”與“一家親”的認同感。在近年來“去中國化”影響下,台灣青年的“大中國”認同已支離破碎,而教條式地口號也無法打動青年的心。在青年交流過程中,應該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紐帶作用,並結合新媒體、電影、電視劇等年輕人較易接受的方式來傳播,讓青年能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逐漸培養台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兩岸青年創造更多的共同語言和話題。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