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融合發展是長期循序漸進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17-11-29 00:29:28  


 
  這些說法從一些學術界的角度往往解讀為是否代表中國對解決台灣問題已開始設定時間表或已到了攤牌的時刻?事實上已有學者認為在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上,習近平雖沒有提出很明確的統一時間表,但他在提出兩個一百年期望完成中華民族復興與實現中國夢的目標上來看,顯然與兩岸的統一是息息相關的。換言之,如果沒有台灣問題的解決與兩岸融合發展及統一,則很難認定是中國夢的實現,所以台灣問題的解決必然是有時間性的。②

  大陸對藍綠兩黨執政不同的政策框架與做法

  從2000年以來面對台灣三次政黨輪流執政,大陸當局似乎已逐漸從中摸索出一套對應不同政黨執政的政策與模式,主要分為幾個方面:一、確保兩岸同屬一中及兩岸命運共同體等核心價值與思維下,堅持主權和領土完整,建構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上兩岸統合。二、堅持反對台灣“獨立”、“一中一台”,透過在國內制定相關法律,包括《“憲法”》、《反分裂法》和《“國家安全”法》,以完成制度面武力制台的合法性基礎,同時在國際間營造反獨環境,使“台獨”缺乏國際社會支持空間與力量。三、針對國民兩黨執政時期,區別出不同的對應政策,例如:對國民黨採取戰略模糊、雙贏思維;對民進黨則採取戰略清晰及零和思維。③

  “反獨促統”可說是長期以來大陸當局對台兩大政策目標。對基本原則主張堅定性及不容妥協性;然在具體策略方面則強調靈活性。因此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具備九二共識政治基礎,所以對國民黨比較具有信任感,戰略主軸建構在和平發展促統上、戰術運用則是創造性模糊與兩岸交流合作,願意接受兩岸點到為止的政策模糊性④。在具體做法上落實擴大對台採購、擴大交流及推廣旅遊活動、增加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種種惠台政策、兩岸制度性協商、對台投資金額逐漸增加,釋放種種利多以爭取民心。

  蔡英文執政時期由於民共彼此互信不足,使得戰略主軸改變為反獨多於促統,要求兩岸政策清晰且需清楚明白⑤;戰術運用就是外交及軍事上的壓制;政治上停止官方交流、兩岸互設辦事處談判停止,地方政府交流降低層級或以藍、綠區別對待,明顯例子即是對高雄市及台中市所期望赴陸進行交流意願表示不歡迎;對認同“九二共識”的縣市,如國民黨縣市長赴陸爭取陸客來台、推銷台灣農特產品,則表示歡迎。可見對台地方政府政策,仍延續以往交流與採購,但交流則以藍、綠作為“區別對待”⑥;經濟上明顯地逐漸由以往惠台釋放利多轉向所謂遏台及吸台政策兩端。“遏台政策”是指大陸對台在經濟上減少或停止對台農漁產品採購量、官方協助推展台灣農特產品採取消極作為、減少陸客及陸生赴台人數、減少兩岸航班、對台投資案數量縮小、小三通對台灣輸往大陸商品依正當程序進行嚴格檢查等等做法。“吸台政策”是指從直接對台採購逐漸轉向吸引台灣居民赴大陸投資、旅遊、就學、就業、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在大陸生活、就學上的便利性,即所謂“國民待遇”政策。因此可以看出政策已由以往單方面讓利及採購轉變為“促進兩岸居民相互理解體驗式交流”。也就是說,工作思路從走出去轉到請進來,將爭取民心的場域,從台灣拓展到大陸,讓台灣居民至大陸就業並參與大陸的經濟社會建設,直接獲利受益⑦,簡稱為“經濟吸台”政策。

  至於在民間交流部分,亦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對基層民眾和青年的參與度及獲益面逐漸轉為工作上的重點,也就是說,由三中一青轉為一代一線上。具體做法是大陸當局經由“國台辦”及“海協會”協助與運作下,直接邀請台灣團體赴大陸交流。這表示繞過政府直接訴諸民眾認同與擴大民間交流,已逐漸成為目前新常態的一種互動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