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烽煙四起?

http://www.CRNTT.com   2017-12-10 00:19:37  


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需要與大陸妥善溝通和協商,才可能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周天柱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兩岸交鋒的又一主戰場:台灣“國際活動空間”》,作者認為:“台灣‘邦交國’和參與重要國際組織的數量,在台灣民眾心中是檢驗台灣當局執政能力和水準的重要指標。如果這兩個方面都出現下降,至少代表台灣執政當局在涉外領域是無能的,是不合格的。這對已經是民調極其低下、並步步下滑的蔡英文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新形勢下如何高效壓縮台灣‘國際活動空間’,是當今涉台工作所必須面對的一項極其重要而又緊迫的戰略任務。在思想上充分重視、具有緊迫感的同時,還必須樹立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文章內容如下:

  蔡英文上台執政已一年有餘。這一年多來,兩岸始終圍繞著是否認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進行了隔海相對的激烈的正面交鋒。2016年秋季後至今,兩岸交鋒的又一主戰場——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烽煙四起,倍受世人越來越密切的關注。

  確認“九二共識”  馬英九“外交休兵”成果顯著

  曾任過台灣“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歷來對兩岸關係極為重視。他堅持認為,“兩岸關係大於外交關係”。2008年馬英九當選為台“總統”後,其施政理念之一即“外交休兵”。“外交休兵”實質上就是“九二共識”基礎上的“一中外交”。其用意是希望促進台灣對外關係時,不要觸碰大陸“一個中國”的底線。馬英九提出的“外交休兵”,是汲取了陳水扁執政期間的深刻教訓。阿扁為了“台獨”,大搞“衝突外交”、“烽火外交”,結果使台灣落得國際社會“麻煩製造者”的惡名。在其執政的8年里,台灣花了數百億金錢,不但未能擴大“國際空間”,反而進一步減少了本來就所剩無幾的“邦交國”數量,陷入被人恥笑的國際困境。

  事實上,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因涉及中國的主權和整體國家利益,當然需要和大陸協商,妥善處理。但在選舉政治的壓力下,面對島內民眾要求擴大“國際空間”、參與國際活動的呼聲,馬英九提出了“活路外交”的理念,希望在保持尊嚴的前提下,從兩岸雙方共同利益出發,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與大陸展開務實協商,尋求彼此可以雙贏的平衡點。為此,他才提出“外交休兵”的建議。根據馬英九“外交休兵”的策略,台灣切實實施“五不”的“外交”主軸,包括“邦交國”不增,機密預算不漲,不強調“國家參與聯合國”,不主動“建交”,不墨守131個“代表處”數字。對於馬英九“外交休兵”的做法,北京正面予以“默契配合”。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台灣的“邦交國”數量基本保持不增不減(甘比亞因自身的訴求,自行與台灣“斷交”,但北京當時並未與它建交)。

  對於馬英九的“外交休兵”策略,在其力求連任的競選期間,獲得了48%民眾的支持,是僅次於兩岸政策(57%)的次高民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