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毅夫:汪春源進士的考試經歷

http://www.CRNTT.com   2018-11-02 00:26:53  


汪春源進士畫像(來源:汪毅夫提供)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作者 汪毅夫)汪春源是台灣歷史上的最後一個進士。同所有進士一樣,他是從一次又一次考試中勝出的。             

  《汪進士自述》記:“春源少孤,幼承母訓。年十四,應童子試。邑侯祁星皆師拔置第二,令入縣讀書。是歲,郡尊侯仙舫師、學道劉蘭洲師皆拔取前茅。是歲入庠”。我曾見汪春源家族的戶籍謄本,其父親名汪翁牛,職業是“業農”。1882年,汪春源“應童子試”(俗稱考秀才)。童子試分縣試、府試和院試三階段。縣試由安平知縣祁征祥主持,汪春源考取縣試第二名。考後,祁征祥讓汪春源到縣署讀書,令幕友李占五教之,以應童子試第二階段的考試。同年,蒙台灣知府侯仙舫、台灣兵備道兼理提督學政劉璈的知遇之恩,汪春源在府試、院試中均名列前茅,終於考取了在學生員(俗稱秀才)的資格。  

  汪春源的縣試、府試和院試名次應該均非第一,他後來在海東書院的老師施士潔進士則是縣試、府試、院試屢得第一,連中三元,人稱“小三元”(童生試、鄉試、會試屢得第一者稱“大三元”),時論榮之,台南人至今津津樂道。                           

  作為在學生員,汪春源在考試中也有不俗的表現:“丙戌、丁亥兩屆歲、科試,蒙提學道唐薇卿師屢拔第一。丙戌,食廩餼”。歲試、科試又稱歲考、科考,歲考每三年凡二舉“由各省學政巡回於各縣、州、府,對在學生員進行考試,按成績分為文理明通、文理亦通、文理略通、文理有疵、文理荒謬、文理不通六等。凡考列一等,即有資格“補廩”即“食廩餼”,享受伙食補貼。廩生是在學“諸生”(廩生、增生、附生)裡最優越的。科考在鄉試前一年舉行,也由各省學政主持。凡科考列一等、二等及三等前10名或前5名(依省之大小而定)者,才有資格參加鄉試。科考相當嚴格和嚴厲,如俗話說“人怕老債怕討秀才怕科考”也。汪春源於丙戌(1886)歲考蒙提學道唐景崧拔置第一,成為享受伙食補貼的廩生;又於丁亥(1887)科考蒙提學道唐景崧拔置第一,取得參加鄉試(俗稱考舉人)的資格。《汪進士自述》所記“屢拔第一”之“第一”應理解為“第一等”而不必是“第一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