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認同建構需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8-11-05 00:17:42  


 
  二、區分三個層次的遞進式認同

  筆者以為目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認同至少要區分三個層次,以此來看台灣的認同問題有助於消除目前社會中的一些誤解。

  首先,要做的是政策認同,即對大陸涉台政策內容與績效的認同。讓台灣同胞體認到大陸相關對台政策的高效、利好和落實力度,使台灣同胞在大陸享受便捷、舒適、環保和充滿溫情的生活工作環境,為台灣同胞在大陸成長成才創造公平透明的發展機遇和施展才華的空間。這一階段衹要認可大陸出台的政策,感知到政策利好即可,而不必苛求他們放棄原有的政治意識形態,認同我們的發展模式和道路。當前,對大部分願意西進的台灣青年和已到大陸發展的台胞,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這一點。當前我們的惠台政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台灣同胞的政策認同感,不少民調均顯示,台灣民眾對惠台“31條”措施普遍表示樂觀認可。③

  其次,基於這種好的政策感受和環境感受而外溢到同胞感的提升,認為大陸是基於同胞的情感,真誠地實施相關政策,而且政策具有可持續性。即認可大陸對台政策的出發點,是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提升台灣同胞福祉。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同胞間的親情和溫暖,進而提升對大陸的正面觀感和好感度,在此基礎上激發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真誠熱愛。台灣島內民眾基於中國大陸的實踐經驗和政策好感度而出現的中國人認同提升,多屬於這一層次。但其政治意涵依然較低,主要仍是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認同,即在認同台灣的基礎上,接納文化歷史意義上的中國人認同。

  2018年1月,台灣《天下》雜誌進行的一年一度“國情”調查顯示,台灣青年的中國人認同有不小的提升。④當被問到“你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是都是?”時,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比例是近5年新低,34.1%的受訪者回答“都是”,占比是歷年新高。其中,20到29歲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從1.1%提升到4%,30到39歲則往“(兩者)都是”移動,從27.3%成長到36.7%,差距近10個百分點。⑤也有學者基於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民調資料和杜克大學牛銘實教授的“國家安全調查”資料研判認為,陳水扁執政時期主要是中國人認同下降、台灣人認同上升;馬英九執政時期是雙重認同下降、台灣人認同上升;而從2014年到現在,主要是雙重認同稍微回升,而純粹台灣人認同的比例稍有下降。變化幅度在50-59歲年齡層最為明顯,30-39、40-49年齡層也是有顯著改變。⑥可見在30歲以上的台灣人中,雙重認同有實質性提升。當然這其中有對蔡英文執政不滿的認同回擺,但更多是對大陸正面觀感的提升。

  最後,如果前述兩個層次的認同發展得比較好,才可能在此基礎上對大陸體制、發展模式有正向的理解和認同,並導引出對未來兩岸統一後台灣的利益和福祉能更有效維護的支持。在陸台灣人是能發展出這種認同的主體。盧麗安是第三個認同層次的優秀代表,體現新時代的“新中國人”認同。即從前兩個層次漸次外溢到政治認同層次,建構跨兩岸的群際認同,導引出兩岸共同的國家意象。目前也有不少台灣年輕人在對大陸的瞭解和交流過程中,感受到兩岸同胞親情和統一的必要性,對大陸的發展模式和體制也發自內心地認同,甚至於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