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反中發大財”掩蓋下的民生幽怨

http://www.CRNTT.com   2020-10-18 00:01:31  


今年1月至9月,大陸對台出口430.5億美元,同比上升8.2%;大陸自台進口1,423.3億美元,同比增長13.7%。(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評論員 束沐)繼愛奇藝退出台灣市場後,另一間網購巨頭淘寶也宣佈年底註銷在台機構。有人辯稱,這些均屬企業“自主選擇”,官方則“依法行事、一視同仁”,但實質上島內愈演愈烈的“反中”擴大化,不僅衝擊到兩岸正常的經濟社會往來,甚至培養出一種畸形的商業文化。以訴諸統獨意識形態取代正常市場競爭的“反中發大財”,正在侵蝕著島內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

  曾幾何時,“發大財”是和兩岸交流、和平紅利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雖然有人認為這三個字過於草根、流於口號,卻道出了台灣經濟的真相:台灣經濟根本上依賴大陸、依靠兩岸交流,兩岸關係好,台灣經濟才會好。2008年以來,兩岸和平發展帶來人流、物流、財流滾滾,“蛋糕”已經做大,只是需要處理如何分好、更多惠及基層民眾的問題。但如今,“發大財”怎么在島內和“反中”兩字掛上鉤了呢?

  2016年之後,隨著綠色執政的捲土重來,企圖讓兩岸“脫鉤斷鏈”的逆流也隨之襲來,並且配合西方對華接觸政策的轉向,更加充滿敵意和算計。在這種氛圍下,島內一些政治勢力炮製出“反中發大財”的邏輯,利用執政之利、修法之便、操控輿論之勢,將原本兩岸和平紅利的“蛋糕”竊為己有、強取豪奪,吃相極為難看。如此一來,在綠營人為塑造下,越“反中”就越能吃到蛋糕,“台灣價值”和“台獨門神”變身成為撈取特權的密碼。

  例如,台衛生部門動輒以“反中”藉口拒絕大陸新冠疫苗,卻被踢爆台灣吹噓的“德國進口”疫苗是與大陸公司聯合研發,再定睛一看台灣經辦商東洋董事長正是前“行政院長”林全,“綠色旋轉門”的氣息撲面而來。再如,中天電視長期受到綠營“紅媒”指控,NCC“撤照風波”愈演愈烈,但台黨政密件“2位可以處理中天”內文曝光,輕描淡寫的“指示”背後,恐怕是綠色媒體與派系山頭攜手,對島內媒體資源的覬覦……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