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分析:香港抗疫距離“清零”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20-12-11 00:02:57  


葵盛西邨8座出現感染後,有居民離開社區避疫。(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徐夢溪)近些天,香港疫情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回顧十月和十一月,香港每日確診數量已降至個位數,為什麼第四波疫情忽然來勢汹汹?特首林鄭月娥希望力爭疫情達至“清零”,那麼香港距離“清零”還有多遠?

  記者在經歷過內地和香港兩處隔離和疫情下的日常生活後,對比兩地防疫措施發現,香港的防疫問題主要體現為缺乏務實、嚴謹的科學精神。秉持科學精神防疫是“清零”的關鍵一步,能否依靠科學,雖然只一步之遙,效果將相差千里。

  香港第四波疫情來自有尼泊爾病毒株的病毒,經專業機構分析認為,境外輸入的可能性較大。實際上,香港入境隔離措施存在不少漏洞。從監管來看,雖然國外的入境人員都需要先經過核酸檢測,但鑒於新冠肺炎感染初期可能會呈現假陰性,因此一次核酸檢測不能確保安全,還需後續的隔離監管和入境追蹤措施配合。

  為阻隔境外輸入,香港設了入境核酸檢測和14天隔離的兩道防線。但現實情況是,首先,入境人士抵港檢測後,要自行前往隔離點,期間難免搭乘公共交通,直至昨日才調整了政策;其次,隔離14天缺少嚴格監管,親友可以探視,甚至存在隔離人士擅自外出的情況;再次,隔離地點非集中隔離,增加了病毒帶入社區的隱患。此外,隔離期間,工作人員沒有監管隔離人士體溫和再次檢測核酸。由上可見,兩道防線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無法幫助香港切斷境外傳染鏈。

  第四波疫情首先擴散到跳舞群組,隨後擴散到多個群組,和在葵盛西形成社區傳播。這說明香港內部在發現感染源後,無法有效切斷傳播鏈。一方面,香港對傳播鏈的流調不夠徹底,查不清感染者的感染來源,也追蹤不到所有密切接觸者,以至於無法從根源切斷傳播鏈和阻止傳染擴散。另一方面,在發現感染者後,香港未即時對密切接觸者強制檢疫,以及出現群組和社區傳播時,未對設置封控區和针对性全面检测,導致傳播鏈不斷延長。

  香港對外無法控制輸入,對內無法控制擴散,主要源於缺少科學防治和科學態度。於是,隔離和檢測措施不能配套,發揮不了作用;食肆限制堂食時間和同台人數,只能治標不治本。因此出現了錢花到位了,卻沒有效果的情況,反而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反觀防疫效果好的國家,都是在處理疫情時,採取务实、严谨的科學措施,在制定政策時,以“科學”為坐標,坚決果断“开药方”,在公眾不理解和出現負面情緒時,主動引導公眾尊重和信任科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