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中評智庫:從阿富汗看國際關係格局三維度 | |
http://www.CRNTT.com 2021-10-31 00:03:30 |
與此同時,伊斯蘭主義強勢回歸,成為與東西方搶奪天下的第三方力量。伊斯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創立了多個強大的帝國,並征服歐亞大陸大片領土。然而,自資產階級工業革命以降,“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共產黨宣言》)處於生產力落後的伊斯蘭國家難以忍受西方列強的戰爭和商業的雙重打擊,淪落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伊斯蘭主義在世界上沉寂數百年。二戰後,世界興起了非殖民化潮流,伊斯蘭國家也紛紛獨立。但這些國家主要打著民族解放運動的旗號,在政治價值觀上傾向於蘇聯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於是在一些地區出現了“阿拉伯社會主義”、“伊斯蘭社會主義”。納賽爾、卡扎菲和薩達姆等都是代表性人物。然而,在冷戰的兩極體制下,伊斯蘭主義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出路的。真正撬動伊斯蘭意識形態復興的事件是1979年的伊朗革命。儘管它是什葉派發動的,可其追求原教旨主義的精神很快蔓延到整個伊斯蘭世界,包括遜尼派國家。一大批世界觀極端保守、行動又極端激進的伊斯蘭主義者以各種方式出現在國際舞台上。他們甚至脫離國家政權,直接以超國家的組織形式對頭號強國美國發動“911”恐怖襲擊。雖然在美國為首的國際反恐聯盟打擊下,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一度陷入低潮,但很快又集結起來,不知疲倦地向美國、向發達國家發起進攻。在阿富汗,美國終於支撐不住,在耗費了2萬多億美元和20年的時間後終於離開了這塊貧瘠之地,塔利班掌握了國家政權。隨後宣布的塔利班政策主張中透露著濃烈的伊斯蘭主義意識形態色彩。阿富汗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它們將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長期共存。 阿富汗發生的事情表明了伊斯蘭主義的意識形態不再從屬於西方或東方的意識形態中。它已經獨立出來,形象鮮明地向國際社會宣示它的存在。它與東西方一起構成了意識形態較量的三方態勢。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兩個結論:第一,對國際關係格局的觀察應該站位高、視野廣和思慮遠。任何單向度的國際關係格局觀察視角都會導致片面化和簡單化。冷戰期間,美蘇兩極對抗矛盾構成了國際關係格局的主要特徵,而美蘇之間的鬥爭主要集中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勝誰負的問題上,這是意識形態層面的較量。在後冷戰時代,地緣政治、經濟全球化等現象也活躍於國際舞台。陸權方向的地緣政治博弈主要圍繞著油氣資源的戰略供應,海權方向的地緣政治博弈主要圍繞著海上貿易通道的安全保障。對於中國來說,還有一種歷史情結。中國近代的衰退就是海權的喪失。甲午戰爭是揮之不去的民族恥辱,它深深埋藏在民族的集體記憶深處。經濟全球化催生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導致了蘇聯的解體,造成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的一統天下。經濟全球化把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使各國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關係。但是,意識形態的博弈依然存在,祇不過內容發生了變化。除了從冷戰延伸而來的東西方價值觀對立外,又增加了伊斯蘭主義。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第二,阿富汗和台灣地區是多維度觀察國際關係格局變化的兩個焦點。它們既反映了地緣政治的博弈,也呈現了經濟全球化以及意識形態競爭的狀況。當前,地緣政治博弈的主要動機集中於油氣資源的供應和海上貿易通道的安全,但還保留了國家領土攻防的傳統。阿富汗位於中亞、西亞和南亞的樞紐地帶。它本身沒有油氣資源,與周邊國家也沒有領土糾紛。但阿富汗100多年來多次捲入大國的征服,卻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和意識形態競合的結果。大英帝國為了占有中亞市場而三次進攻阿富汗;蘇聯是因為誤判形勢,把伊斯蘭主義的崛起解讀為親美的反革命勢力而侵占阿富汗;美國則是報復“911”的恐怖襲擊而出兵阿富汗,以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 台灣是國共內戰和冷戰遺留的問題,具有濃烈的意識形態的意義。但當前中美競合中,台灣兼具地緣政治和經濟全球化的性質,前者指台灣島扼守著通向西太平洋的系列島鏈,與南海互為犄角,構成中美海權攻防的必爭之地。隨著全球供應鏈日益提到白宮議事日程上來,台灣扮演著重要角色。當今世界經濟競爭的制高點是芯片研製,而台灣掌握著新芯片的關鍵技術。美國的大部分芯片供應來自台灣。某種意義上台灣嵌入了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中,這是解決台灣問題時不得不考慮的視角。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