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日用消費品供應的輿情熱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受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近一年多來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陷入混亂,世界各地均出現民生日用消費品短缺、供不應求、價格飛漲等現象,香港也無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波及。但是,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得益於來自內地源源不斷的穩定物流鏈,香港市民對全球供應鏈混亂的反應,已經遠離離疫情爆發初期時的恐慌與焦慮,港人對網購內地商品的關注度、好感度在近兩年來出現倍增。可以用“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來形容現在香港市民的集體情緒。
在疫情之下,不僅世界各地之間人員往來出現斷崖式下跌,連貨物運輸也遭受嚴重衝擊,更屢次出現全球供應“斷鏈”危機。其中,涉及千家萬戶民生的日用消費品供應,最能引發社會輿論的關注和感受。如圖1所示,近兩年來,香港社交媒體涉日用消費品供應的輿情熱度,在疫情爆發初期曾急劇升溫,當時多數港人非常擔心“封關”致使兩地物流中斷,社會上也一度出現衛生紙、大米等民生商品以及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資的缺貨搶貨風潮。不過,隨著內地疫情很快受控,再加上中央有關部門大力協調內地供港物資穩定,港人對物資短缺的焦慮情緒逐漸平復。
今年初開始,歐美各國因供應鏈混亂導致物資短缺問題激化,港人對該議題的感知程度再度上升,一些主要由外國供應的食品,如冷凍肉類、水果等價格上升或供應緊張,的確在香港社交媒體掀起一些關注,如今年9月麥當勞停售以冷凍雞翼為原料的脆香雞翼時,令港人對供應鏈混亂議題的討論有所增加。不過,由於香港與內地始終保持穩定的物流運輸與商貿往來,因此這一輪全球性的物資供應混亂並未明顯波及港人日常生活,港人對日用消費品短缺的關注度和焦慮情緒遠低於疫情初期,香港社會也再無出現漲價、搶購和囤貨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