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論壇:大選後中韓關係走向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22-03-15 00:09:19  


康埈榮(中評社圖片)
 

  韓國培材大學教授李焱求以韓中兩國經貿交流的成果與挑戰為主題進行了發言。他表示,韓國自1992年與中國建交30年來,兩國作為鄰邦,相互影響巨大。歷經“友好夥伴”和“合作夥伴”,發展成為“全面合作夥伴”和“戰略合作夥伴”。兩國經濟交流在貿易、投資、人文交流等廣泛領域呈現量變和結構變化。兩國建交30年來,雙邊貿易總額從1992年64億美元增長到去年的3,015億美元,增長了47倍。2021年韓國對中國出口達到1,62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30年來增長60倍,中國為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以及順差對象國。韓國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和最大進口對象國。

  李焱求指出,隨著美中關係前所未有地緊張,夾在美中之間的韓國,其立場也更加受到“選邊站”的壓力。但鑑於美中衝突之下,韓國的反中情緒上升,中國作為其經濟重要夥伴,要在這之間取得與現實平衡的方法,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對高度依賴美中的韓國來說,中美摩擦既是機遇也是威脅。韓國需要判斷美中摩擦帶來的威脅和機遇,並製定應對措施。中國是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有必要與中國在互相尊重與合作的基礎上保持和發展合作關係。並且,在各領域加強雙邊合作,促進高層交流與對話。有必要通過綜合判斷中國對韓國經濟的影響力、中國市場的未來潛力以及合作的可能性來重新確立對中國的戰略。

  韓國濟州大學教授金中燮在發言中重點談及韓中兩國國民感情問題。他指出,國民感情的問題,雖然不如外交安保以及經濟貿易領域來得具體,而且不是政府層面的問題,但卻對兩國關係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關於這個問題,韓國的一些智庫研究機構也做了不少的調查研究。總體來說,韓國民眾對於中國的觀感從21世紀以來呈下降的趨勢。

  金中燮分析,觀察近年來影響韓中兩國國民感情的事件,如果排除貿易糾紛或部署薩德等經濟外交議題,可以看到大部分都與這種身份認同以及隨之而來的追求承認問題有關。由於韓國政府的積極宣傳,把一些象徵韓國的符號與國民的身份認同聯繫在一起,這些符號成為普通人追求卓越滿足感的方式。而當這些象徵符號遭到侵犯,有些人就會感到無法承受。“追求承認”是深深植根於人性的一種本能欲望,孔子說的“人不知而不慍”,其實就是要人們克服這種欲望。但這是君子的境界,一般人恐怕很難做到,因此也就很難避免所謂“身份政治”的現象。在韓國,歷史文化身份認同因素並沒有太多的改變,而且以後可能還會更加強化,因此刺激國民情緒的事件,恐怕還是會繼續出現,因此更加須要人們以“務實理性的態度以及更加開闊的心胸”去面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