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日核污染水排海行動法律責任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3-12-24 00:02:46  


 
  當然,就法律救濟途徑而言,不能不顧及司法機關的管轄壁壘、執行難題和證據收集的困難性。關於核污染索賠的國際國內程序,可以馬紹爾群島對美索賠的經歷為借鑒。美國核試驗對馬紹爾群島造成的放射性損害被稱為“世界上最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馬紹爾群島國家及其島民向美國進行了幾十年曲折的核索賠,幾乎窮盡了所有政治與法律手段,經歷了馬紹爾核索賠法庭裁決、到向美國國內法院起訴,再到國際法院起訴以及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申訴的各種程序,但其獲得的賠償金額與實際損失仍然差距巨大。〔26〕現代的環境侵權主體一般都具有科技優勢,在核污染領域這一特點更為突出。日本的核污染水問題,既涉及科技壁壘、信息壁壘,也涉及法律手段的局限性。為此,單個國家的力量可能有限。國際社會應當聯合起來,形成法律、外交和輿情相結合的綜合戰略,彌補國際治理機制的不足,盡一切力量及時制止日本的核污染水排海行動,防止不確定的、不可估量的核污染損害進一步擴大。

  核技術是目前最為尖端的科學領域之一,但它主要是二戰前後發展起來的。美國是第一個在海洋中傾倒放射性廢物的國家。1946年,美國的第一次核廢料傾倒作業發生在距離加利福尼亞海岸約80公里的東北太平洋區域。〔27〕除了本土核試驗外,1946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持續進行了十多年的核試驗,核試驗爆炸總量相當於7200多枚廣島原子彈,相當於試驗期間平均每天有超過1.6枚廣島原子彈爆炸。〔28〕1954年進行的代號為“布拉沃城堡”(Castle Bravo)的核試驗中,一枚核彈產生了1500萬噸TNT的當量,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倍。〔29〕據統計,1946年至1970年間,美國在太平洋的三個地點傾倒了超過55,000桶的放射性廢物。〔30〕當然,密封的固體核廢料傾倒、核爆炸殘留與福島核污染水排放,雖然都涉及核物質、核材料或放射性核素對環境的破壞、污染與次生污染,但其放射性濃度及危害難以直接比較,特別是,諸多核元素損害的後果都存在長期性和潛在性。有說法認為,核燃料充分爆炸後的放射性損害主要以塵埃形式產生,殘留危害相對比較小。但是,就馬紹爾群島而言,仍然有一些島嶼在未來的2.4萬年都禁止進入。〔31〕

  海洋是地球的命脈,超過30億人依靠海洋提供的食品生存或以此維持生計;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氧氣由海洋產生,海洋也是數百萬種動植物的家園,在調節地球氣候和天氣模式中發揮主要作用。〔32〕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Edward N.Lorenz)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提出了“蝴蝶效應”這個理論。他指出,自然界中“無數”的相互聯繫,意味著一隻蝴蝶的扇動可能會引發一場龍捲風。同理,如果我們對自然做出哪怕是微小的改變,“我們永遠不知道如果我們不干擾它會發生什麼”,因為隨後的變化太複雜,太糾纏,無法恢復到以前的狀態。〔33〕

  近幾十年來,地球生態變化的趨勢已經非常嚴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報告《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指出自19世紀以來,全球氣溫已經平均上升了1.1攝氏度,預測將在2040年達到1.5攝氏度的上升幅度。若全球變暖超過2攝氏度,將會帶來更大的災難。〔34〕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的面積近年來也創下2745萬平方千米的歷史紀錄,比北美洲的面積還大。北冰洋的海冰區在快速縮小,目前的面積還不到20世紀80年代的一半,僅存的“最後的冰區”也或將在2100年消失。〔35〕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衹是化石燃料的排放嗎?海洋被放射性污染與氣候變化是否毫無關聯?目前的核輻射檢測並沒能給出答案,也無法驗證“蝴蝶效應”是否可能已在海洋悄然演變。《科學》雜誌最新刊發了《海洋健康的未來》一文,犀利而憂心地指出,“福島第一核電廠有爭議地排放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水,認為海洋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是無限的,同時仍然能夠生產豐富的食物和支持複雜的生態系統,這是錯誤的”;“考慮到海洋的巨大體積,‘公認標準’內的污染物濃度看起來可能很小,但許多有毒物質,即使在低濃度下,也會在細胞、生物體、種群和生態系統層面引起亞致死反應,從而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利用海洋作為無數廢物的傾倒場的情況仍在繼續,這是不可原諒的”。〔3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