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
《中國評論》月刊肩負使命 學術顧問賦厚望 | |
http://www.CRNTT.com 2024-01-26 00:02:45 |
張亞中表示,雖然已經記不清是具體哪一天與中評社結緣,但與中評社在過去一二十年的交往中已經變成了好朋友。期間,張亞中與中評社分別在台灣、大陸、澳洲、日本合辦過四次兩岸高層政治對話,還曾舉辦過四次兩岸外交高層人員對話以及一場軍事對話。他說,每一次都希望中評社能夠成為協辦單位,因為中評社如實的報導一方面可以讓兩岸讀者都能夠瞭解,同時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全部攤在陽光下,我們走的就是陽光大道。此外,張亞中還透過《中國評論》月刊一篇篇寫了不止50篇的論文,最終中評社還將其集結成《論統合》一書,這令其非常感動。 黃清賢表示,《中國評論》月刊是兩岸關係中非常重要且極具代表性的學術性刊物。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情況下,能夠有這樣一個刊物讓兩岸學界人士發聲,自然引起學者極大關注。作為學者,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學術刊物,讓大家激蕩思想,找出有助於兩岸關係更好發展的推進方案。 張建表示,過去十多年來,他一直關注、關心《中國評論》月刊的發展。2008年他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開始從事“一國兩制”與國家統一相關問題的研究,特別是“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研究。在翻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圖書館收藏的各類學術刊物中就發現《中國評論》月刊與其他刊物相比較,獨樹一幟,觀點多元,時政性強,對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幫助。從那時起,他就成為《中國評論》月刊忠實的讀者,而《中國評論》月刊也成為其學術道路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張健認為,《中國評論》月刊與其他學術刊物相比具有顯著特徵和優勢,即刊物是“中評系列”(《中國評論》月刊、中評社、中評網、中評智庫、中評出版)的一環,多個平台和載體相互支撐、相互成就,構建起廣受認可的中評架構。由此,他也逐漸從《中國評論》月刊的讀者成為《中國評論》月刊的作者、成為中評網的撰稿人、成為中評社的採訪專家、成為中評智庫學術活動的學者。過去幾年,他曾在《中國評論》月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他也表示,感謝《中國評論》月刊提供的平台和載體,未來將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中國評論》月刊,為《中國評論》月刊提供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