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政府信息公開 打破神秘的重大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08-11-26 14:44:09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人民網”發表時評:“政府信息公開,打破神秘的重大變革!”認爲“政府信息打破神秘感,走向透明化,已是質的飛躍,是重大變革”,應“將之列入改革開放30年重要成果之中。”内容如下:

  說改革開放30年,人們總是將改革說成是國內的改革,而開放是對外開放。總體而言當然是不錯的。但若說到政府信息公開這一項,說到人民群衆充分了解國家、政府“全信息”這一項,則分明是“開放”的成果。

  公開者,開放也。改革開放之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大一統的管理模式面前,嚴格地說,政府信息是談不上公開的。或者毋寧說,是保密遠大於公開,“神秘感”遠大於“透明化”的,有的人稱“捂蓋子”。發展到極端時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全國只有“兩報一刊”,餘下的僅有的一些報刊,也完全按照“對表”、“對口徑”的方式去辦,是“兩報一刊”的翻版而已。大量的有用信息,都被秘藏,秘而不宣。因而,“紅頭文件”猶如軍事秘密,甭管重要不重要的信息,一律“分級”傳達,甚至“兩報一刊”、“重要文章”也要分級“學習領會”。現在想來會覺可笑,社會怎麼就那麼“全封閉”呢。

  封閉、掩藏的結果,一是人民群衆無所適從,不知該幹什麼該怎麼幹;二是掩蓋了一些現實矛盾甚至尖銳問題,有的難以化解而致積重難返,小問題成了大問題;三是嚴重滋長官僚主義風氣,中斷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聯系;四是大道不走走小道,“小道消息”滿天飛,有的甚至“出口轉內銷”;五是謠言趁機四起,假信息假新聞衝擊真消息真新聞。這幾條自然會導致更重要的一條:社會的“超穩定”嚴重掩蓋著不穩定、不安定,社會無法健康有序地發展。這種狀況,甚至有的一直延伸到改革開放後的好些年。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有的仍按計劃經濟的模式辦事,對於若幹公共信息,對於若幹本應全盤告知人民群衆的信息,藏著掖著捂著,塵封著,給社會造成很多不良影響。

  然改革總在前行,開放大勢所趨,堅冰逐漸融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社會運行的需要,人民群衆知情權日益凸顯,日益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這也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這四位一體的文明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文明的社會是一個民主的社會,重民生、重民權、重民主的社會,是一個政府信息特別是公共信息透明化的社會,是一個人民群衆充分享有知情權乃至決策參與權的社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一推出,便令全球關注,好評如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5·12汶川大地震,我國的相關信息對全球開放,獲得國際社會異口同聲的激賞!其重要性便在於,政府信息公開了,反而不出疵漏了,反而噪音沒有了,“小道消息”無影無蹤,人民群衆團結一心。正所謂“謠言止於公開,透明導致文明”。

  切莫小視政府信息公開!而要重重記上一筆,將之列入改革開放30年重要成果之中。就像我們要大加贊賞經濟飛速發展一樣,作為政治文明建設的政府信息公開亦應載入史册。雖然實施還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問題乃至阻力,雖然這一工作離完善離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還有一定的距離,雖然在“官員體制”的改革還未充分展開與到位之前充分實行它還會有許多周折,但是,政府信息打破神秘感,走向透明化,已是質的飛躍,是重大變革,這當是毫無疑問的。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