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汽車業救助背後的階級鬥爭

http://www.CRNTT.com   2008-12-09 07:51:28  


 
  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工人福利及鬥爭

  30年代大危機之後,尤其是二戰之後,由於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能獲得本國經濟條件所決定的生活保障,這些對西方工人的吸引力增大。另外由於工人運動發展,美國在政治上為 
了抵消社會主義對本國工人的吸引力,緩和勞資矛盾,麻痹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瓦解他們的階級鬥志(在19世紀就搞過“福利國家”雛形的德國首相俾斯麥就說過:“一個盼望得到老年津貼的人,一般不會好鬥,且易於管理”。)以使資本主義社會永續長存,在團結的工人面前作了一定的退讓,答應了工人們的一些工資福利要求。三大汽車公司工人的工資福利,就是在那段時間有了較明顯改善。

  據媒體文章講,“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實力強大……1936年,‘通用’遭遇工會長達44天的罷工,成為汽車工業第一個被工會‘試刀’後就範的對象。“福特”在最高法院和10天罷工的壓力下與工會達成勞資協議,以及“克萊斯勒”工人的罷工,都促使工會實力大增,成為工人的利益代表。”“1948年,美國三大汽車廠同聯合汽車工人工會達成協議,將汽車工人高工資和良好福利制度固定下來。”

  因此,當時較好的國際環境,以及三大汽車公司工人參加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後,團結起來以一個組織就工資、福利、工作條件等經濟問題,與剝削工人的資本對抗,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工人在工會組織下就自身經濟問題與資本鬥爭,由於仍是在資本主義框架下進行,所以不能消滅自己所受的剝削,但可以通過鬥爭提高工資、福利,改善工作條件來減輕所受到的剝削。

  相反,如果企業沒有工會組織,企業中工人不能以一個團結組織與資本對抗,其一盤散沙的狀況,極易被資本通過威脅利誘方法而被各個擊破,工人就自身經濟問題與資本鬥爭也極易失敗。因此在美國以及整個西方,工人的工資、福利方面,有工會的企業要好於沒有工會的企業。1984年1月14日,美國《民族》周刊刊登了菲利的題為《美國失業增長和‘失業委員會’》的文章。文章寫道,美國鋼鐵工業“的工人都參加工會,工人的工資每小時12—15美圓,另一方面,具有‘高級技術’的計算機操作員每小時工資通常只略多於3.85美圓,因為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不參加工會”。

  同樣,由於三大汽車公司工人參加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作為一個團結的整體與資本就工資、福利、工作條件等經濟問題抗爭,因此相對於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最盛行的年代在美國開設的日韓等國汽車企業(據媒體講,“以日本、歐洲和韓國汽車公司為主,集中在南部、工會組織薄弱、沒有什麼養老責任”),三大汽車公司工人有更好的工資、福利。這也被資產階級及其控制的媒體大肆宣揚,說工人的工資、福利給三大汽車公司帶來“沉重負擔”。例如,有媒體寫道,相對三大汽車公司,“一些日本汽車公司,包括豐田和本田,它們在美國的生產企業……沒有與工會的合同,所支付的工資成本低得多”。”“日本和其他外國汽車公司的負擔要小得多。這些工廠是在過去20年中設立的,職工要年輕得多。豐田汽車在2007年的退休金開支只有通用的十分之一。而且,許多工廠擯棄了退休金制度,轉而採取所謂“401K”退休計劃,也就是職工自己管理退休賬戶。另外在醫療保險上也採取了更加節省的辦法。因此,通用每生產一輛車醫療保險費的支出是1500美元,豐田卻只有110美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