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改革開放30年:可樂叩門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7:26  


 
  “我們管前一派叫‘鷹派’,後一派叫‘鴿派’。”據當時負責中國公關業務的盧炳松回憶,“最後,‘鴿子’戰勝了‘老鷹’。”

  當時,美國的很多高官都是可口可樂的顧問,他們大多傾向於“鴿派”的主張。公司董事局最後決定,還是用軟辦法,勸說中國領導人給可口可樂放行。

  盧炳松和他的同事們從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收集了含咖啡因飲料的資料,拿著這些資料去說服中國政府:茶所含咖啡因是同等濃度可樂的6倍,咖啡中咖啡因含量則超過可口可樂幾十倍,但中國沒有禁止喝茶,世界很多國家也從未禁止喝咖啡。此外,可口可樂還邀請中國官員到各國訪問,並和當地官員座談。

  這個過程對於可口可樂來說相當漫長,工廠閒置,公司一籌莫展。

  《中糧志》後來對此進行了總結:“咖啡因風波”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新鮮事物,有的人對引進像可口可樂這樣有爭議的產品出現抵觸情緒,是很自然的。

  而可口可樂方面對此也非常清楚。“當時,可口可樂簡直就是其他在華外企的晴雨錶。”盧炳松回憶說,只要可口可樂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其他企業就都會打探消息,比如來問你們是不是又挨批了?或者“什麼時候問題解決了就通知我們”。還有的企業過來找盧炳松尋求建議:“我們有個報告,你覺得現在往上送合適嗎?”

  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奇偉也深有體會。他說,在上世紀80年代,凡事只要“掛”上了可口可樂的牌子,都必然會牽涉很多政治的因素。甚至有國外媒體評論說,從可口可樂開展新專案的順利程度,可以估計出當時的中美關係是否緊張。

  第二次險被“叫停”

  1982年,一個尋常的冬日,北京的幾家大商場都張燈結綵,異常熱鬧。這是可口可樂正在進行促銷,買一瓶可樂,送一個氣球或一雙帶包裝的筷子。 

  雖然一瓶可樂價格不菲,但是促銷這種新鮮事大夥兒還是頭一回見到。商場裏一時間人潮如湧。

  據考證,這次可口可樂的促銷活動,是中國現代市場上第一次賣場商業促銷。

  對於這次促銷活動,可口可樂公司曾徵求過中糧的意見,後者明確表示不同意:“內地不同于香港,開拓市場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避免發生副作用。”聽到這個建議,可口可樂公司曾經猶豫過,但最終還是照常安排了這次促銷活動。

  這也許是因為,在此前的三年裏,可口可樂已經“蟄伏”了太長的時間。

  從北京廠生產線上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可口可樂,僅憑在中國旅遊和工作的外國人遠遠無法消耗。1982年年初,在征得商業部同意後,中糧將供應旅遊飯店後剩餘的可口可樂交由北京糖業煙酒公司系統在北京投放市場內銷。

  儘管每瓶4毛錢的價格不是國人輕易可以接受的,但可口可樂在踏進中國大陸市場的第三年終於飛進了平常百姓家。看起來,這是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後意義非凡的一步。

  不過,因為可口可樂的操之過急,這一步險些邁進了懸崖。

  對於這次促銷活動,北京各大報紙的反應都很強烈,認為在國家缺少外匯的情況下,引進可口可樂是浪費國家大量的外匯資源。對此,有政治局常委專門做出批示:可口可樂只准賣給外國人,一瓶也不准賣給中國人。其他中央領導也都先後圈閱。外經貿部根據批示,通知北京停止內銷。

  美國人不理解,為什麼一次簡單的促銷活動,竟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在可口可樂公司負責中國公關業務的盧炳松回憶說:“我去總部彙報,美國人嚇了一跳:‘怎麼賣個汽水也要驚動到政治局?’”那時,汽水從豐台五裏店的生產廠往城裏運,運輸車上貼著可口可樂的廣告,被員警攔下,不讓進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