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粵港邊界30年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6:33  


 
  習仲勳的對策

  就在特區條例公佈幾天後,逃港者驟然減少。 

  那些藏在梧桐山的樹林中、深圳河邊的草叢裏等待逃港的人,好像一夜之間都消失了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山旭 深圳、廣州報導

  “習仲勳問我,怎麼外逃那麼多人?我說,香港比這邊好!”

  “習仲勳又問我香港怎麼好?我說到香港分配多,還能買到東西!”

  “習仲勳就不高興了,說,你怎麼能這麼講,你是什麼出身?我說我家三代貧農。”幾十年後回憶起這一幕時,文富祥也說不清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勇氣和省委書記頂嘴。

  1978年初夏,寶安縣委黨校一個普通的房間裏,新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勳找外逃嚴重地區的幹部集體談話,福永公社鳳凰大隊書記文富祥的發言讓人們大吃一驚。

  鳳凰大隊位於深圳鳳凰山腳下,村子裏的人都姓文,是文天祥的後裔。文富祥幾年前接受當地記者採訪時,他們從小時就聽老人家說,自己的祖先是文丞相,要講忠義。

  “開始我還跟年輕人說,別的村可以去香港,我們村不行!但是攔不住啊,都是窮逼的。”他說,當時全大隊幾乎家家想逃港,有時候早上就突然沒有青年勞動力出來上工了,兩三天后才會陸續有人從邊防被堵回來。

  在這次接受記者採訪後不久,文富祥就去世了。不過這時巨變早已發生。

  鳳凰大隊已不再是農村,並且分成兩個新的社區。而在距離鳳凰村幾十公里的地方、過去成為逃港焦點的邊防區,習仲勳力主建立的特區已經成為中國最為富有的城市之一,並吸引著當初的逃港者從深圳河那邊歸來。

  初到寶安,勸導偷渡者

  1978年7月,抵粵主政3個月的習仲勳第一次來到寶安。根據寶安縣委《關於偷渡外逃情況的報告》,1952年後的25年間,寶安縣有40598人逃港,約占全縣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時任寶安縣委副書記、縣革委會副主任的李定當時正在蓮塘蹲點,他告訴本刊記者,當時在蓮塘這樣的邊界地區,土地幾乎都已拋荒,經常在整個村子都看不到青年男子。

  習仲勳穿著一雙布鞋沿著深圳河走了下來,在羅湖的一個收容所裏,他還勸導偷渡者,向他們講解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走到沙頭角,兩鬢花白的習仲勳站在“中英街”的界碑旁。他看到,街道那邊人潮湧動,商店裏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商品,內地這邊卻一片蕭條。

  他對寶安縣委書記方苞說,沒想到解放那麼長時間,香港那邊很繁榮,內地這邊卻仍然破破爛爛。

  視察收尾時,習仲勳向寶安縣的幹部們講話。“一條街兩個世界,他們那邊很繁榮,我們這邊很荒涼,怎麼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呢?一定要想辦法把沙頭角發展起來。”

  習仲勳這時講了讓方苞、李定等人記憶深刻的觀點:制止群眾外逃的根本措施是發展經濟。

  這一年的盛夏,出生在西北的習仲勳在南方炎熱的酷暑中接連走了23個縣。

  就在這個夏天,外逃愈演愈烈。根據《1978年9月5日廣東省公安廳關於當前我省偷渡外逃嚴重的情況報告》顯示,當年8月,廣東全省就發現外逃6709人,逃出1814人,是1962年5月後人數最多的一個月份。

  習仲勳後來在珠海的反偷渡外逃會議上說,他和廣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寇慶延到惠陽,那裏到處都是被收容、遣送人員。這些人到了樟木頭,下汽車後就一哄而散。6000人跑了4000多。這4000多人又繼續結夥外逃。

  洶湧的逃港者成為65歲的習仲勳主政廣東後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生活問題很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