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面臨增長瓶頸

http://www.CRNTT.com   2008-12-21 09:34:56  


 
  如果不大大拓寬視野,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轉換,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問題恐怕還是難有大的起色。就經濟改革而言,中國過去30年的成功不僅是因為引入了市場化和私有產權,而且是因為選擇了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和制度創新,否則欲速則不達,改革可能早已出軌。比如統分結合的家庭土地承包制度,是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基礎性支柱。土地私有化或土地自由流轉的主張者,實際上并不真正清楚隨意動搖這個制度基石的含義和結果。簡單一句相信農民的理性和智慧的高調,并不能勾銷土地兼并和農民失地後的嚴重後果。 

  又如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國有出資人體系的創立,是中國改革最重要的機制設計和創新之一,這裡的創新遠遠沒有完成,近年來還有停滯的趨勢。但無意於這裡的改革探索,主張國資的出路就是越退越好的人并不理解改革的路徑依賴和社會大衆心理,熱情謳歌即使在西方也根本不是主流的MBO即管理層收購,同時又以精英主義的態度去對待社會大衆的不滿和反彈,甚至認為這就是改革與反改革的分歧,結果反而是以極端激進的姿態客觀上強化了極端保守觀點的影響。實際上,俄羅斯近年來用部分的再國有化來扼制私人寡頭的奢靡和張狂的情況說明,即使是用最激進的形式進行社會革命或改造,但實際上都最終不可能脫離一個民族的文化制約和社會制度演變的路徑依賴。 

  特別應當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印有強烈的發展導向的烙印。國內外迄今對改革開放的認同和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就如在證券市場上,當股指暴漲時,人們熱情謳歌股權分置改革,而股市大跌後,很多人就轉而指責股改搞壞了。在改革開放30年之際,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短期和中長期的嚴峻挑戰,既是對中國能否跨過人均3000多美元現代化陷阱的挑戰,更是對中國改革的重大考驗。 

  因此,要理解中國改革的走向,不能不分析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不關注那些過去支撑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是否和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