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尋找張之洞:文革墓穴被挖屍骨命運多舛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11:07:48  


 
  果然,鑒定遲遲沒有結果。焦急的張家後人和邢家訓又找了另一家科技單位進行鑒定,這一次是從張厚珕的哥哥張厚珹身上取了血液做樣本,結果還是不行:“張之洞在地下沉睡數年,後又被暴屍,再深埋地下,時間將近百年,被污染了,鑒定的難度很大。”邢家訓和張厚珕都這樣說。

  儘管DNA鑒定沒能成功,但遺骨的安葬儀式還是如期舉行了。張厚珕說:“後來我信了,因為,一是當地挖掘者的虔誠,二是他們和記者聊天時說起了一個細節。”這個細節,就是從張之洞嘴裡挖珠子造成了牙齒缺損。

  今年10月4日,張之洞99周年忌日,停放在河北南皮縣烈士陵園一年多的張之洞和夫人屍骨,被移至他們最初入土的地方。張之洞的孫子、重孫、玄孫們從北京、天津等地趕來了不少。代表張氏後人致辭的張厚珕“臨風灑淚,感慨良多”,真心感謝研究會多年來的奔走與努力,“其至誠足以誠人,至信足以格物。”

  同樣從北京赴南皮參加葬禮的還有張之洞長子張權的兩個孫女張遵顔、張遵領。她們雖然輩分比張厚珕小,但年齡卻大得多,都已是年逾古稀,白發蒼蒼。79歲的張遵顔說:“真是很慚愧,我們對張之洞的研究不多,邢家訓和葉書龍他們比我們更了解情況。”同樣是出於這份信任,使她們接受了南皮的鑒定意見。

  在北京,張之洞去世時所在的北京白米斜街11號院依然還在。方向感極強的北京人在什刹海的東側很容易找到這條斜街。11號院在胡同的中間位置的路北,門口除了正常的門牌,沒有任何特別的標識。一個有些破爛的藤椅在對開的紅漆大門前懶懶地享受著冬日的陽光。院子早已是居民大院,格局不複,門內兩棵掛著古樹標牌的老樹依然枝葉茂盛。

  在南皮,尊敬張之洞的人們還在忙活著。

  黑紅臉龐的張執信沒有向政府要獎勵,只由研究會給他一點幫忙挖掘和埋葬屍骨的工錢。他依然是個農民,和老伴開了個小賣部,農活也還幹,有時也在墓地上幫忙幹點看料的活。

  曾經目擊張之洞墓被掘的葉祖玉,這兩年也參加了南皮張之洞研究會,喜歡詩詞的他常給會刊《張之洞研究》寫點有關張之洞的歷史趣聞。

  邢家訓這個頭髮花白的小個子老頭兒,並沒有因找到張之洞的屍骨而閑下來,因為墓園的建設開始了:修墓、建圍墻、修路……經費均由南皮縣財政撥付。

  在南皮縣城西南角的大片農田裡,你很容易找到那片被灰色圍墻圈起來的墓園。在冬小麥、棉花柴、玉米秸的包圍下,它顯得有些孤單而又格格不入。一條僅够一輛汽車通行的立磚小路在院墻外穿過農田,門前有一處能停放四五輛車的停車場。院墻裡有十幾畝地的面積,靠北側是一個高大的墳包,一米高的台基上是三米高的墳土。這墓的建設也沒請文物部門參與,但還是參照了原墓的磚瓦結構,兩米深的穴,蓋預制板,再蓋土。王玉良和葉書龍在墳前的空地上比劃著:“這中間是張公祠,兩側是碑林……”老邢則說:“入冬了,不能幹活了,明年開春接著幹。明年10月4日是張之洞百年忌日,到時你再來。” (記者趙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