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的經濟在爲誰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09-01-20 09:48:35  


 
  據世界銀行2006年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最貧困的10%人口(約1.3億人)中,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這些家庭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世界銀行對最貧困人口的定義標準)。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同期中國經濟却幾乎是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世行的統計數據是否準確另當別論,有多少人真切感受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實惠,也許只有中國老百姓才心知肚明。如果世行的數據真實,將基本顛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正當性,因爲他們的結論揭示出了個殘酷的現實:中國富豪産生都是以擴大貧困群體爲代價的。

  當然,這裏無意探討貧富差距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率充其量也只是某些人邀功請賞、自我吹噓的工具。聯合國乃至世界銀行的報告固然有權威性,但由于視覺單一也幷非無懈可擊。不錯,當前中國提出了鋼鐵、汽車等産業振興措施,接下來還有一系列産業振興措施要出臺,將在無形中增强民間投資的信心,但這只是一個有利方面,不利的方面更多,除了貧富差距及社會福利體系有天然缺陷等問題,許多爲之鼓噪者幷未起到積極作用,諸如“買房愛國”、“消費愛國”等,論調唱的有點離譜,調子越高就越讓人有距離感,甚至很多人從中嗅出了官員的“SOS”味道。

  實事求是地說,不論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衝擊有多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預測至少給中國學術界出了一道難題——如果認同這個數據,就只能找來貌似客觀的理由爲此“捧哏”;如果不認同他們的推算,將意味著被褒獎多年的經濟改革需要重新審視。其實,中國學術界最終選擇哪種方式表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人必須面對現實。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工人失業、農民失地現象與日劇增,由此而産生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成正比上升。這就說明,在以經濟爲主導的社會形態中,經濟狀况與社會穩定休戚相關,一味求取經濟增長速度,帶來的可能是更多難解的重大課題。

  也許聯合國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測未必都是憑空杜撰,中國的確有充足的政策和空間采用更多的措施來刺激國內需求,從而彌補疲軟的出口下滑。但他們只看到了中國體制優越的一面,而忽略了民衆的生存狀態。比方說,用財政刺激內需很得力,却需要更多的稅收進行補充,這對于許多在經濟危機中苦苦掙扎的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造成的惡果可想而知。站在這個角度看,聯合國爲中國開的處方無异于一劑虎狼藥,它讓人不明白,中國不計代價的經濟增長到底爲了誰。

  《世說新語》裏記述過一個故事,王粲死後曹丕去吊唁,他對同去的人說,王粲平生喜歡聽驢叫,你們可以各叫一聲送他走。于是“赴客皆一作驢鳴”。這位中國古代君王深諳蠱惑之道,戲弄了別人自己則竊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有沒有曹丕的嗜好不得而知,却應該肯定,當今中國“作驢鳴”的精英不在少數,他們根本不關心民生疾苦,把功夫全用在了嘴上。其實,不管聯合國怎麽預測都不是最終結果,最後還得以貧困人口爲基數匡算,只有讓大部分中國人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好處,才能談得上對全球經濟增長做了多少貢獻。(作者:王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