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故宮文物遷台的傳奇內幕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09:50:23  


 
  1949年12月28日清晨,306和233兩架國民黨空軍運輸機,停在了白市驛機場。按原定計劃,在這個清晨,文物應該已經裝在飛機上,由重慶飛往台灣了。

  但是文物還沒運到。

  當時的柏溪不通公路,班鎮中、程行可和何九思在路上耽誤了不少時間。直到12月27日才到達柏溪,隨後三人經過整整一個通宵,把38箱文物裝上小船,28日中午時分運抵重慶成渝碼頭。此刻的重慶早已陷入了無序狀態,“教育部”派出的三輛卡車堵在路上,運載文物的船只不敢靠岸。杭立武只得趕往空軍第五軍區司令部懇請延期起飛。司令部的回答是,最多只能等到29日,再晚,不是飛機等還是不等的問題,而是根本就走不了了。

  1949年11月28日,已升任“教育部”部長的杭立武率領一班工作人員等候在重慶白市驛機場的停機坪上。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終於,第一車文物13箱由張來福押運於下午4點半抵達機場,第二車12箱由一名陳姓工友押運於下午5點50分也趕到了機場,然而第三車,也就是最後一車,仍然未到。夜晚降臨了,一邊是遠處清晰可聞的解放軍攻城的槍炮聲,一邊是空軍飛行員的催促"再不飛,就來不及了"。就在大家幾乎快要放棄的時候,午夜12點,陶懷中押著第三輛車,載著13箱文物飛也似地駛抵白市驛機場,杭立武和在場所有的人都大大鬆了一口氣。
 
  11月29日上午9時30分,兩架軍用運輸機騰空而起。233號裝載21箱文物,由郭蓮峰、易價、秦銘新三人押運,當日下午4時到達台北鬆山機場,文物暫存國立編譯館。306號飛機裝載17箱文物,剛一升空就發生了機械故障,但當時機場形勢已十分危險,無法降落,於是改飛昆明,第二天由昆明飛海口,12月1日下午由海口飛抵台北鬆山機場。12月2日中午,全部38箱文物存入了台中糖廠倉庫。

  在機場運送這批文物時,一個河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沒有。等文物到了台灣,不僅河南博物館的人來了,連本來跟博物館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河南人也來了,並自說自話地成立了一個"河南文物監護委員會",要接管這批文物。運文物來台的教育部只好答應由他們推舉一人來管理,因為當時在機場沒有清點造册,現在要把這個工作補上。沒想到由於日軍入侵,文物從開封匆忙撤退,包裝過於簡單,加之十多年舟車輾轉,根本沒有機會清理,其中大部分的陶器和銅器都已經破損,圖書檔案也有不同程度的黴爛現象。最可惜的是,因為啓運時太過慌亂,許多甲骨上的臘板沒有取下,如今,臘板早已黴變,傷及了這部分甲骨。

  這批文物一直由後來成立的"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代為管理,1956年3月,台灣"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即現在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在台北成立。經在台的河南籍人士同意,這38箱精品文物移交該館。可以說,如今的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就是在這38箱文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第七次遷移:最後的飛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