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香港創意產業欠缺靈魂 必須整合

http://www.CRNTT.com   2009-02-06 10:29:35  


創意產業也需要靈魂,否則形不成規模優勢。
  中評社香港2月6日訊/香港立法會議員陳鑑林今天在《文匯報》上發表文章,強調香港應該“高層次整合創意產業 激活經濟”。文章内容如下:

  創意產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元素,每年生產總值超過港幣530億元,是推動香港發展的強勁動力。目前香港與創意產業有關的機構逾30,000家,從業員超過17萬。香港在不同的創意文化領域,包括電影、電視、設計、建築、城市規劃、動漫畫、文化藝術和數碼娛樂等,都擁有優勢。要為經濟開拓新出路,創意工業極有潛力發展成香港的第五大經濟支柱。 

  創意產業的產生在於“人的創意”,而這份創意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社會環境鼓勵創作,同時為這些創意制定開發渠道,提供發展土壤,商機便無窮無盡。這份創意,不受地域限制,政府也不必大灑金錢,只要在社會內提供充足的支援,讓創意在民間自行流動,化作商機,我們即可利用這份民間智慧扶助香港經濟。 

             創意產業刺激內需 

  現在中央政府經常強調刺激內需,強調穩住內需是穩住經濟的重要手段。一般情況下,政府都以減稅退稅、寬免民生收費等“派錢”手段,鬆開市民銀根,期望市民因此增加消費,不過,市民仍對前景缺乏信心,偏向將多得金錢儲起來。其實,內需是可以“創造”出來的,一些新發明、新技術,如果對市民有真正的實用和娛樂價值,將有助帶動消費需求;這些新發明新技術,刺激全新的消費意慾,讓市民感到有消費需要,將社會潛藏的消費力導引出來,這就可以從根本上刺激內需。新年花市中一些設計新穎的精品往往熱賣,商機處處,原因就在這裡。 

  港人一向被認為頭腦靈活,創意十足;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來自四面八方的流行資訊也激發港人創出甚具創意的科學發明和文化作品。然而,我們的社會有否好好把握這些創意,不讓創意埋沒,這是可以探討的。現時一些民間個體戶或小型企業,雖有創意,卻苦於不懂商業門路和融資渠道,未能將創意作品轉化為商品,白白浪費了民間創意。 

              亟需宏觀創意產業政策 

  創意產業在來勢洶洶的金融海嘯中,重要性更形突出,但是,香港政府著手研究創意產業,起動期比其他國家地區較晚。部分國家地區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已研究並大力發展創意產業,香港政府在2002年才由中央政策組委託香港大學進行“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其後中策組在2004年再進行“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與珠江三角洲的關係研究”。雖然,現時本港的創新及科技基金、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已推動新技術的應用研究和發展,本港又有不少大型文化工程推動文化創作(如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但這些措施,政出多門,資源零散,對推動創意產業欠缺凝聚力。由於香港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機構來宣傳、推廣、打造和發展香港的創意產業,這麼一來,香港的創意產業仍然欠缺靈魂,難成氣候,更難以在國際間鞏固香港的創意產業地位。 

  相對其他地區,諸如日本、韓國和英國等,香港的創意產業仍屬摸索階段,創意產業成為第五支柱產業、穩住香港經濟的發展空間仍大有可為。香港此刻亟需一套宏觀的創意產業政策,協調經濟、文化、民政和資訊科技等範疇,這套政策並非成立一個創意基金或幾個執行部門就能成事。須知發展一種影響深遠的產業,是一項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工程,必須大刀闊斧進行更高層次的整合。近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已宣佈決定成立一個創意產業辦公室,我們期望這個辦公室能確切統合現有各種創意產業的手段,抓緊這個“創意和商機”的關係,制定一套完整的創意產業政策,賦予香港創意產業以靈魂和重心,訂定目標,統合資源,協助有創意者融資,更有效地將創意轉化成商品,這才能將創意變成香港的經濟動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