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周其仁:中國的改革是逼出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09-02-13 10:35:13  


 
  更要看到,問題不單單是一般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像匯率、利率、資源價格有更重要的功能,要在這些領域讓價格機制發揮更大的作用。靈活的相對價格反映供求,可以幫助産業界和企業發現機會、及時調整投資和經營的方向。

  第二,是稅收。目前的政策措施裏面,已經包含了减少部分增值稅的內容,這是對的。但减稅的力度遠遠不够。要是春季後景氣低迷進一步加劇,不妨考慮更大幅度的减稅措施。

  要算清一筆賬:究竟是等企業垮了以後搞社會政策救助,還是先采取减稅措施讓能撑下去的企業盡可能撑下去?我認爲,後一個辦法更好,那就要把明顯偏高的增值稅砍下來一塊,因爲等更多企業撑不住時,做起來就比較麻煩。减稅不光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消費所得稅等,都要考慮大幅度地减。此外,進口稅能免則免,否則,順差絕對量還有增加,不是好事情。

  第三,雖然總的講現在信心不足、投資不足,但同樣明顯的是國內還有很多高利潤行業開放不够。不是民間沒有力量或沒有興趣,而是開放不够。應該把上一個“保八”時期開始的打破行政壟斷的市場開放文章繼續做下去。當時,因爲中國要加入WTO,在電信、民航、電力這些大行業進行了某種程度的開放與改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現在看來,這些領域以及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市場開放還有很大空間,有很多潜在的投資機會,問題是不准入,誰也沒有辦法。

  有行政壟斷因素的大國企的改革,首要的不是利潤上交,不是降低高管薪水,而是開放市場准入。因爲這些部門超高的利潤和福利薪水等,根本上是市場開放不够之果。

  前幾年國務院有“非公經濟36條”的規定,規定非禁即入,但過去的宏觀環境實際上沒有提供認真執行那個文件的條件,應該利用這次低迷的機會,把行政壟斷行業的市場開放文章做大,重新激發企業家精神。

  第四,2004年以來,由于匯率機制引導的出口過旺,調控政策的重點就集中于抑制國內産業的産能和投資。開始是三大過熱行業,後來又是九大過熱行業,再後來調控房地産,這擴大了行政審批和行政控制。

  現在,必須加快反向操作,解開那些可以解開、也必須解開的體制性繩索,鼓勵生産、鼓勵創業、鼓勵投資。

  中國的改革是逼出來的,這是過去30多年基本的經驗。輕輕鬆松就高速增長、財政收了很多錢、企業賬面光鮮、投資人大賺快錢的時候,即使喊改革也不容易有行動。當下的困難可能推進改革,今年的中國應該在改革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