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城的哥20年生涯:90年代初生意最好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16:17:01  


 
  矛盾的最終激化,源于2000年之後的出租車行業大整合。 

  在政府的主導之下,一些小規模出租車公司被强行由實力大的公司收購。楊師傅所在的公司,恰好是在這次被收購之列。幷且,由于出租車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同司機相比,在地位中,處于更爲强勢的主導地位。 

  那時,楊師傅還開著他的出租車,每天跑上十幾個小時,掙著2000元左右的收入。雖然不太多,但對于身處北京東郊的楊師傅一家而言,還是一筆很重要的收入。 

  2003年的“非典”,最終促使楊師傅離開了出租車崗位。 

  “當時大街上也看不到什麽人。大家都選擇人不多的公交車,很少有人會鑽進這麽小的轎車車厢裏,從早跑到晚,也拉不到什麽錢。可是,不出車吧,一天就欠公司100多元。”在損失了一部分押金之後,楊師傅把出租車轉包給了來自遠郊區縣的新司機,他自己在一家私人企業謀得了一份專職司機的工作,月薪1800元。 

  直到2007年下半年,由于企業經營狀况逐漸下滑,該私企辭退了楊師傅。 

  追趕“現代速度” 

  進入2004年,出租車的全面升級換代又被提上日程。一方面是車型的升級,另一方面是價格的升級。占盡天時地利的北京現代伊蘭特成爲城市新的主角。經過一番爭論之後,這一年,出租車的資費進入2元/公里的時代。“伊蘭特”的熱賣在當時造就了一個新的名詞——“現代速度”。 

  姚家園西裏小區,居住的大多都是回遷戶以及租房的外來工薪一族,消費能力理應不是太强。但在小區門前的公交站臺附近,還是停靠了十幾輛黑車在等待生意。 

  這是一個關于北京出租車行業調查的最佳樣本。由于回遷農民大部分沒有正式工作,所以,這個小區裏面有不少人選擇了開出租車,也有不少人選擇了買輛汽車做黑車拉客。在兩者的對比和溝通之中,社會資源自發地流向可以創造更多經濟效益的行業。其結果是,在短短的幾個月間,小區門口“趴活”的黑車從四五輛增加到了十多輛,一輛輛排著,達幾十米遠。 

  “其實我感覺現在也跟出租車司機差不多。有時候,早上5點多就過來等活兒,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家。”家住姚家園西裏3號院的李師傅告訴記者。他用房屋拆遷時剩下的餘款買了一輛高爾夫,希望能够依靠這輛車解决他的工作問題。 

  經過記者對幾位出租車司機的調查,目前(2008年),北京出租車司機的一般收入大概能够達到三四千元左右。雖然,這是以長時間、高强度的勞動付出而換來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一薪金水平對一部分勞動力資源依然具有很高的誘惑力,同時,“也助長了出租車公司的强勢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