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中國應設經濟學大獎 激勵人才

http://www.CRNTT.com   2009-02-23 17:52:07  


中國經濟發展狀態本身,就是經濟學需要解析的大課題。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訊/竇含章今天在《中國證券報》上發表文章,認爲目前對中國經濟話語權感興趣的人很多,但是“能够真正代表國家利益并拿出真知灼見的中國經濟學家,數量還是太少,聲音還是太弱。”“在全球化不斷深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果中國沒有一批高水平、忠於國家利益的經濟學家,不僅經濟領域的話語權會旁落,還會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重大隱患。因此,中國需要自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來發現經濟學人才。”文章内容如下: 
 
  對任何國家來說,經濟領域的話語權都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影響金融市場、影響百姓和企業對經濟前景的預期,甚至還能間接影響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中國擁有近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第三大貿易國,因此,對中國經濟話語權感興趣的人就更多了。 

  目前,在中國財經媒體中,除了官方聲音和少數比較嚴謹的經濟學家以外,有三類人群很活躍。一類是外國投行,比如摩根大通、高盛、瑞銀這些大型國際金融機構;一類是國際名人,比如索羅斯、巴菲特,再加上蒙代爾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還有一類來自中國本土,他們往往喜歡標新立異,經常發表一些驚人之論,引得媒體和公衆一片嘩然,但對中國經濟卻沒有多少幫助。與這三類人相比,能够真正代表國家利益并拿出真知灼見的中國經濟學家,數量還是太少,聲音還是太弱。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些能够代表國家利益、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本土經濟學者知名度不够、媒體關注度不高,無疑是原因之一。要解決這一問題,由國家創設屬於中國自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也許是一條可行之路。 

  中國與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直無緣,是許多國人長久以來的心病。有的人甚至因此慨嘆中國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家。幾年前,香港某教授就宣稱:“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議。筆者認為,中國不是沒有合格的經濟學家,只是在培養本國經濟學家的體制機制上還欠功夫。比如,中國經濟學的教育體系還不够完善、科學,長期停留在學習西方的階段,始終跟在西方理論創新的屁股後面跑,缺乏創新,以至於要想在國內經濟學界出名,都要先到國外去鍍層金。激勵經濟學人才成長的獎勵機制也有很大缺陷,缺少權威的經濟學獎項等等。 

  目前,中國最規範、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學獎項當屬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這項於1983年設立的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今年將評出第13屆。但是,這項獎勵不是針對學者個人及理論的實踐效果,主要是針對發表的論文和著作,理論性過強,因此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不够大。同時,該獎的獎金雖幾經提高,但到2009年,總金額也只有30萬,分到每篇論文和著作上,就是2、3萬元,激勵作用明顯不強。另外,2005年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等單位還牽頭主辦了一次號稱“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中國經濟學獎。可惜,該獎只辦了一屆,便沒了下文,不知是中國再無經濟學家好評,還是其他原因。 

  因此,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設立中國自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十分必要。一方面,國家近些年已經設立了一年一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獎項,有先例可循。另一方面,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還可以保證獎項的權威性、連續性,有利於提高獲獎者的積極性和知名度。如果國家通過此一獎項的設立,能够不斷培養出代表中國的高水平經濟學家,那麼對國家的好處絕不會比國家最高科技進步獎小。 

  爆發於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證明,一群糊塗的經濟學家不僅可以給國家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害,還會把整個世界帶入經濟衰退的泥潭。在全球化不斷深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果中國沒有一批高水平、忠於國家利益的經濟學家,不僅經濟領域的話語權會旁落,還會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重大隱患。因此,中國需要自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來發現經濟學人才,并讓這樣的學者成為媒體上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