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第一次網絡世界大戰何時打響

http://www.CRNTT.com   2009-02-27 10:13:01  


 
  俄格衝突:第一場網絡戰 

  實際上,去年8月的俄格衝突中,儘管俄羅斯否認采取了任何網絡行動,但網絡攻勢與傳統軍事行動的結合,無疑對格魯吉亞造成了更爲沉重的打擊,也使各國對網絡戰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早在衝突開始前,2008年7月20日,一組詭异的信息數據流向了格魯吉亞政府網站,其携帶的信息爲“win+love+in+Rusia”。伴隨而來的,是短時間內以百萬計的訪問請求汹涌而來,使得格魯吉亞政府網站瞬間癱瘓。 

  專家們立即指出,這是典型的“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在黑客攻擊中,這是最爲普遍而有效的手段之一。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的網頁被多重DDoS攻擊而癱瘓長達24小時。 

  然而,相比8月8日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大規模網絡攻擊,7月的這次網絡衝突只能算是一次“帶妝彩排”。 

  隨著俄軍進入南奧塞梯,格魯吉亞的網絡再次受到大規模攻擊。交通、通訊、媒體和銀行的網站紛紛遇襲中招,政府網站系統更是全面癱瘓。甚至,在國家銀行的網頁上,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的照片被和希特勒等20世紀獨裁者的照片挂在一起。 

  格魯吉亞幾乎無法向外界有效發聲,無奈之下,格魯吉亞的外交部新聞只好發布在Google下的一個公共博客頁面上;此外,薩卡什維利還無奈向波蘭總統卡欽斯基求助,將新聞也發布在卡欽斯基的網頁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信息與社會發展研究室副主任唐嵐對南方周末記者指出,儘管格魯吉亞遭遇的網絡戰,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恐嚇和威懾,但它是全球第一場與傳統軍事行動同步的網絡攻擊,具有獨特的意義。 

  美國:從“網絡戰士”到“網軍” 

  2月9日,奧巴馬要求對美國的網絡安全狀况展開爲期60天的全面評估。從去年年末起,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華府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國防部,都陸續推出了關于應對網絡戰、强化信息安全的研究報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安全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張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美國對互聯網的控制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虛擬世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衝擊是‘一個世界’的衝擊,而不只是一個領域、一個部門……但這個世界裏,從虛擬的領土,到各種技術手段基本上都是被美國牢牢地控制住的”。 

  儘管美方的網絡安全報告一再强調俄羅斯黑客的强大和中國信息産業的高速發展,但當英特爾、微軟、思科等網絡巨頭頻頻以跨國公司的面目出現時,人們幾乎忘記了它們身上的美國烙印。 

  張力指出,美國信息安全系統“官民結合”的發展方式,使得一旦網絡戰爆發,美國政府將隨時可以調用强大到可怕的IT巨頭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