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都是農民:30年來大陸城市與農民的糾葛

http://www.CRNTT.com   2009-03-09 10:14:38  


 
農民是中國社會的根

  鄉村何以衰敗?

  工農剪刀差剝奪了農民收益,人才剪刀差抽走了鄉村精英

  城市不好進,鄉村也不好呆。如今的農村已非昔日田園牧歌。

  打工者出走的鄉村已是一幅破敗景象。“3861部隊”,除了婦女兒童,剩下就是老人了。土地勉强在種,只能維持生計。農業只是一碗飯,工業才是一桌菜。但鄉鎮工業已沒了當初紅火的景象。現代工業留給鄉企的空間有限,它們只能幹城裏漏下來的活兒。

  鄉土文學裏,“隨便到田裏搞一下就是一頓菜了”。今非昔比,化肥、農藥濫用,導致魚蝦絕迹。順便提一下,城裏人喜食的田鶏是速成飼料催肥,鄉村已無青蛙這個物種。村口的大樹已被伐去蓋房,村委會形同虛設,職能只剩下賣地和修路。鄉土的衰敗,令文人騷客備感失望。故鄉淪爲某種文化符號。

  文人騷客的鄉村畫卷是鄉紳的世界。如今鄉紳階層缺失,所謂漁樵耕讀,“耕可以養生,讀可以明道”只是古書上的記載了。

  廣東大埔,這個養育出政治家李光耀、企業家曾憲梓的客家地,民國時出過四位省主席,20世紀百來名將軍,可謂人杰地靈,可貧窮依舊。究其原因,是人才外流。

  工農剪刀差剝奪了農民收益,人才剪刀差則抽走了鄉村精英。這種人才的“抽水機效應”表現爲層層抽取,村裏的能人到鄉,鄉里的能人到縣,縣裏的能人走省城,省城的能人直奔京滬穗——這直接推高了京滬的房價。

  陝北素以美女聞名,如今哪來的“米脂婆姨”,當地幹部嘆“孔雀東南飛”現象,“連麻雀都東南飛嘍”。美女都飛到京滬穗和深圳了,最不濟的也去了東莞。

  鄉村青年才俊經當兵與考學外流。他們是鄉村精華中的精華。此外就數出外打工者了,他們以匯款的方式回饋家鄉,但有些事是匯款解决不了的,比如參政議政。

  農民在人種上與城裏人幷無差別。所謂農村人口素質低,除了精英離鄉之外,主要是當地教育資源奇缺。“我看了網上那些代課教師給我的留言,那真是‘血淋淋’啊!”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向傳媒感慨。這個經濟發達省份鄉村代課教師月薪平均不過三四百元,“一個月吃不上幾斤猪肉,一輩子買不起一套房子”。普九的夢想從未照進鄉村的現實。農民只求國民待遇的願望長年實現不了。      

  2005年,中國結束了長達三四千年的農業稅政策。只是農業仍然無利可圖,因爲無形成本幷未减少。自古“皇權不下鄉”,但稅負仍能層層加碼,致使鄉村雕弊,此所謂黃宗羲定律。今天一些地方所謂鄉村自治,也是“六套班子”、“七所八站”,層層盤剝農民。不少鄉村惡勢力橫行,不是鄉紳治村,是惡人治村。

  眼下的現實是,二億出外打工的民工都是農民中的精華。這些精華被城市使用後拋弃。回鄉,他們已找不回自己的位置,打工,趕上經濟危機、城市淘汰。他們淪爲多餘的人。

  新生代農民還會那麽聽話嗎?

  農一代與農二代:父親是父親,我們是我們

  老一代民工即“農一代”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但城市別指望這樣對待“農二代”,那些與你我同樣有現代意識的80後農民工。“農二代”,才是未來中國農業剩餘人口最大的危機。

  一位工廠老闆笑談,新生代民工也追電視劇,也參加PK選秀,對自己的權利特別看重,頭腦靈活不好管。農二代“放下書包進工廠/工地”,根本不懂種地,對城市街道胡同的熟悉勝于鄉野田疇。鄉村沒有位置,他們想當然以爲自己的未來在城市。

  2008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6555名“90後”的調查顯示,61.1%的“90後”認爲,出身背景、家庭財富、父母關係、學校好壞等因素對自己的成長有重要影響,同齡群無形中已被劃分爲三六九等。城市/鄉村皆如此,80後/90後對“起點不公”的憤懣將是未來社會衝突的導火索。

  中國青年報就相關調查發表文章《聚焦新生代農民工:平等比生存更重要》:第一代農民工能及時拿到工錢就知足了,而農二代民工眼裏,獲得城市的平等待遇,比工錢更重要,“他們不想再是城市的匆匆過客”,除了關心薪水,還關心工作時間、工作環境、培訓機會、社會保障等,比其父母輩有著更强烈的接受繼續教育和自我發展的願望,務工是爲了“進一步提高自身技術”和“增長見識”。

  新生代農民工,其實遠不是一個“農民工”的詞所能概括。與其父輩相比,他們從小到大衣食無憂,缺乏吃苦耐勞的品性,崇尚個性張揚,追求自身價值。在求職、工作過程中,他們敢于“挑肥揀瘦”,一旦遇到侵犯自身權益的事,决不會像父輩一樣選擇忍氣吞聲,忍辱負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