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特色”處關鍵期 世界在看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11:33:16  


 
  再比較一下去年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基調,我們就更容易感受到,中國經濟隨著外部形勢而急轉直下的事實。 

  在去年的人大會議上,溫家寶誓言要控制借貸和資本供應量,以此抑制投資過熱和經濟增長過快的趨勢;而在昨天,除了重申4萬億經濟配套之外,溫家寶還宣布多項“保八”措施,包括9080億元人民幣的中央政府投資,還有高達9500億元的預算赤字,後者為60年來最高。 

  毫無疑問,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其直接目的是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如同溫家寶昨天所說:“在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要擴大城鄉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 

            “中國特色”能否再崛起 

  但是,從根本的角度看,能否確保經濟在較高水平上持續平穩發展,攸關中國能否處變不驚,能否把握住正確的發展方向,能否繼續自信地去創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成熟模式。 

  整整30年以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地試驗和摸索,終於以經濟和社會取得巨大進步的事實,初步證明了“走中國特色道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它使固有的政治管理體制經受了各種挑戰和考驗,又使中國在世界其他主要經濟模式中嶄露頭角、獨樹一幟。直到金融危機來襲之前,人們還在熱烈議論“中國模式”和“北京共識”。在西方模式長期主導世界歷史發展方向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的異軍突起似乎給人類文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但是,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對原本成功的“中國模式”構成了巨大挑戰,也使我們看到了“中國特色”背後存在的重大缺陷,那就是還經不起外部衝擊。作為一個龐大的國家,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理當能够抵禦和降低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但中國此次并沒有做到。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失去了外部市場的支持之後,“中國特色”也跟著失色。 

  也許可以這麼說,“中國特色”的成功要素之一,在於有龐大的海外市場,尤其是美歐發達國家的市場。但海外市場一旦靠不住,“中國模式”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支撑點。中國政府早就大張旗鼓地提出了“西部開發”和經濟轉型的戰略,著眼點是要減少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只是因為沒有料到外部環境的突變,結果使經濟轉型的步伐比金融危機慢了幾拍。 

  然而,縱觀當前世界政經形勢,所有曾經成功的模式,都被金融風暴吹打得千瘡百孔,未來若幹年還要不得不艱難地掙扎。在這個時候,若還要鼓吹和指望中國去照搬或仿效其他模式,就會顯得不合時宜。事實上,所有的模式都正在金融危機中重新洗牌,優劣之爭依然沒有結束。對中國,這固然是一大挑戰,但也是一大機遇。 

  目前的情況是,世界在看美國,美國在看中國,中國在看自己。美國經濟遲早必定要複蘇,它對中國依然非常重要,只是需要耐心地等待。而從短期來看,唯有“中國特色”最具備早日重新崛起的潛能。其東山再起之日,或許意味著新的世界經濟秩序的萌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