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有能力做社運帶頭大哥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3-08 11:14:59  


 
  社運是由相對弱勢群體所發起,他們要求更合理資源分配,或更自由生活方式。社會運動往往採取抗爭的手段,因為他們在既有的管道中缺乏發言的地位,因此,不得不以體制外的方式喚起執政者的重視,或是迫使對手讓步。頭腦清楚的民進黨菁英應該是知道這一點。但是問題在於,他們輕易地就假定社運的版圖是民進黨的禁臠,只要將抗爭的矛盾導向馬政府,民進黨的社運路線就能夠水到渠成。 

  從歷史來看,政治勢力並不是台灣各種社會運動的發起者。在解嚴前的抗爭中,黨外人士想插手也使不上力;在解嚴後,是勞工、學生、農民等抗爭活動找上民進黨,而不是相反。如果不是種種八○年代的社運風潮,民進黨不會提出強調反核、生產民主的黨綱。因此,更準確的說法是,社運才使得民進黨在成立初期呈現出鮮明的“中間偏左”色彩。 

  在執政之前,社運對於民進黨的支持是明顯的事實,然而其關鍵並不是在於他們說了什麼,而是在於做了什麼。在以往民進黨執政縣市中,地方政府採取更嚴格的環保標準、廢除校園的情治監控、協助森林小學與地方產業總工會合法化、扶持地方文史社團。換言之,當陳水扁將“綠色執政”包裝成為空洞的“品質保證”時,社運團體看到的是一幅進步政治的雛型,也因此才願意獻上他們的祝福。 

  事後證明,扁政府拋棄原先信奉的基本價值,再怎麼樣寄望於民進黨社運團體也跟著幻滅了。更不幸地,部分民進黨人士仍不知檢討,仍是炒作“馬巧光碟”議題,以踐踏同志尊嚴方式,來到達其政治目的。試問在這種情況下,有哪些人權團體、性別團體願意接受民進黨的擁抱? 

  總而言之,如果民進黨不是走半調子的社運路線,就應該以明確姿態來宣示自己相信的人權、平等、生態等價值,並且制止各種背離這些價值的言行。更重要地,如果民進黨不能以執政縣市長、“立委”等僅存的政治職位,重新勾勒出進步政治的圖像,那麼再如何美麗的甜言蜜語,也不可能贏得社運團體的芳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