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虛狂型愛國主義的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09-03-13 09:22:37  


 
  但是,人們在使用國家這一概念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忘記了這個概念只不過是用於指代在表達的過程中不便一一列舉的各種事物,而是不自覺地把國家這個概念本身,視為獨立於其所指代的事物的一個單純而統一的實體,並且認為這一實體像自然人那樣具有意識或精神。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傾向於將國家這一抽象概念實在化,並在此基礎上將其人格化。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所愛對象具有人格時,這種愛往往不但是無條件的,而且是不求回報的。例如,一個人如果愛他的母親,他就絕不會嫌棄她蒼老的面容或是佝僂的身軀;一個男人如果愛上一個女人,他不會在愛她其他方面的同時嫌她眼睛太小。另外,這種愛往往不是出於私利上的目的。人們很少會認為父母愛自己的子女,只是為了從子女身上得到些什麼。個人對個人的愛總是及於對象的全部,在範圍上是全面而無限制的。

  國家這一概念只是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下對各種不同事物的指稱,如果脫離了所指代的事物,其本身並不具有獨立的實在性,更不可能具有人格。人們完全有可能在總體上熱愛一個國家的自然景觀,但同時並不喜歡它某些被污染的河流;熱愛它的文化但卻厭惡其中的某一成分;熱愛它的風土人情但卻不喜歡它的政治制度或制度的某些方面,等等。另外,人們往往會根據自身的利害,來表達對組成一個國家的各種事物的愛憎。

將國家概念人格化

  虛狂型愛國主義的根源就在於將國家概念人格化。一個人如果將國家的概念人格化,那麼即使他實際上沒有任何具體行為或付出,也容易把自己想象為比別的同胞更加愛國的人。因為人們總是能更強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而愛一個並不存在的對象畢竟不需要任何真正的付出。

  基於一種想象中的道德優勢,虛狂型愛國主義者儘管自己實際上不可能完全做到,也總是會要求別人不問是非且不計利害地熱愛和偏袒一個國家的各個方面。那些對政府進行批評的人,那些對本國歷史或文化進行反思的人,那些指出國內各種社會問題的人,那些對國外的某些事物表示肯定的人,在虛狂型愛國主義者眼里,都是不够愛國的。

  不幸的是,脫離國家概念原本指代的不具有人格的各種事物,進而將它實在化和人格化,這不但是普通人的理性容易出現的傾向,而且也是一些偉大的思想者經常會犯的錯誤。實際上,不少哲學及思想巨人在推動人們將國家概念人格化方面,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其中就包括柏拉圖、費希特、黑格爾、鮑桑葵甚至盧梭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