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单忠东:宏观经济政策三大失误

http://www.CRNTT.com   2009-03-17 07:22:57  


 
  (3)1993—1995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中國經濟駛入了快速增長的快車道,出現了“四熱”——房地産熱、開發區熱、集資熱、股票熱和“四高”——高投資膨脹、高工業增長、高貨幣發行和高物價上漲。1994年的通貨膨脹率高達24.1%。但是,1993—1995年的平均年GDP增長率爲12.7%,也是歷史上較高的水平。1993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則高達26.3%,爲改革開放以來較高的水平。 

  與上述情况相對照的是,在1998年、1999年物價指數出現負增長的所謂“通貨緊縮”期,GDP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比較緩慢。如1998年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增長了2.2%。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通貨膨脹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必然産物,通貨膨脹和經濟高速增長往往幷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也恰恰是在通貨膨脹的時期最快。與此同時,通貨膨脹是推動經濟發展和調整經濟秩序的重要動力。 

  實際上,失業比通貨膨脹更可怕。凱恩斯主義對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相互關係的經典表述是: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如果目前中國尚不能實現“無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那麽保證就業比遏制通貨膨脹就更爲重要,尤其是在出現經濟危機的迹象時。因爲就業是民生之本,中國社會的穩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都要通過充分的就業來實現。對于普通居民而言,失業所帶來的心理衝擊遠遠大于物價的上漲。因此,以高失業率爲代價換取一時的低通貨膨脹率,是得不償失的。 

第二個失誤:過度懼怕經濟過熱 

  所謂經濟過熱 (Overheated Economy),是指經濟的發展速度與資源供給不成比例。經濟過熱的背後往往是盲目的投資和生産資料的嚴重浪費,幷容易導致産品堆積和經濟泡沫,經濟過熱的危害不容忽視。但針對中國目前的國情而言,國家將過多的精力用于防止“經濟過熱”,則有矯枉過正之嫌,因爲中國經濟的特點恰恰是“怕冷不怕熱”。 

  (一)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决定了經濟將持續高位運行。 

  作爲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必須具備自己的完整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我國實現工業化、建立自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的過程。工業化完成的標志是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裝備製造業,而中國距離這一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仍然處在工業化的中期。 

  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經濟運行的特點就是固定資産投資始終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幷且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國的工業化目前已經進入了重工業大發展的階段,而重工業具有附加值高、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産業鏈長、産業帶動能力强等特點,這决定了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運行必然出現固定資産投資增加、生産資料需求旺盛、部分行業發展較快等現象,使得經濟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維持高位運行。在這種情况下,過于擔憂“經濟過熱”,必然影響我國工業化的進程。

  (二)解决民生問題要靠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曾經指出:“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對于中國而言,經濟持續增長是解决所有問題的基礎。只有經濟持續增長,企業才能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益,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人民生活水平才會穩步提高,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地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