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芻議本身具深意 風險尚未切實規避

http://www.CRNTT.com   2009-03-19 00:09:48  


如何在一種大屋頂下實現共同發展,需要兩岸智謀之士集思廣益。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上海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張茜紅在《中國評論》月刊三月號上發表專文“評張亞中教授的《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作者認為:“無論“芻議”的內容本身能否最終被兩岸執政當局採納和吸收,“芻議”提出本身就意義深遠”。但“約束‘分裂整個中國’力量的‘有限性’和導致事實上‘兩個中國’可能的‘無限性’相比,大陸在反‘台獨’、反分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所冒的風險過大,難以承受。”文章內容如下:

  《中國評論》2008年10月號刊登了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兩岸關係研究領域著名學者張亞中教授的《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下稱“芻議” )一文及張教授對其的相關闡釋,引起海內外華人強烈的反響。

    《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的可取之處

  (一)首先,請允許我對張亞中教授本人表示敬佩。在近十幾年,張教授為尋求兩岸和解、和平,為推進兩岸關係順利發展,為反對“台獨”和推進兩岸的最終統一,在兩岸關係方面提出了許多建構宏偉的新理論、新思路,提出許多頗具新意的處理兩岸關係的新辭彙。諸如“兩岸統合論”、“兩岸主權論”、“一中屋頂論”等理論,“整個中國”、“一中共表”、“一中同表”等概念。近期,又提出第一個近乎法律語言的《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引起海內外華人高度關注。張教授的這種憂國憂民思想和勤於耕作、百折不撓的精神頗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本色,值得尊重。

  (二)無論“芻議”的內容本身能否最終被兩岸執政當局採納和吸收,“芻議”提出本身就意義深遠:

  第一,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們終於可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由原來的尋求如何反對“法理台獨”轉向如何建立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架構。這是兩岸關係的進步,是時代的發展。張教授以敏銳的觀察、深邃的思維及時迎合、承擔了這一時代賦予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重任。

  第二,“芻議”的提出和隨之而來的熱烈討論,引導了兩岸的社會輿論。這本身就是強化“兩岸一中”的過程。遺憾的是,目前這種討論的主戰場在海外,在兩岸之間。如果有朝一日,類似議題能在島內展開激烈爭論,並成為主論議題,那對強化島內人民的“兩岸一中”意識將更有積極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