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阿富汗戰爭比伊拉克更難打

http://www.CRNTT.com   2009-03-31 07:15:18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前後出動150萬軍隊和無數的飛機坦克,付出了400億美元的軍費和死亡1萬5000兵力的沉重代價。這場戰爭幾乎耗盡了蘇聯的財力國力,每個士兵每天在前線消耗的物資多達90公斤,10多萬軍隊每天所需的糧食、彈藥、裝備要用上萬輛次汽車運送。
 
  最為典型的戰例是,1980年5月12日,蘇軍出動擁有3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的一個機械化步兵團去進剿阿富汗游擊隊,結果在查普查勒山口兩邊陡峭的峽穀中遭到猛烈襲擊。僅僅一個小時之內就全軍覆沒。 

  這無異重蹈了19世紀英國殖民軍在阿富汗的覆轍。1842年1月6日,喀布爾爆發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城內4500名英國守軍無力鎮壓起義,只好攜帶1200文職人員和家屬逃離城市,往90英裡外的賈拉拉巴的方向撤離。

  結果是,一行人到達庫爾德山地隘口時,遭到四面八方的突然襲擊,英軍四處逃竄,家屬饑寒交迫,最後1萬5000人只有一名醫師幸存下來。阿富汗人給他留一條活路,只是為了讓他回去報告這場血腥大屠殺的經歷。 

  馬克思在《印度史編年稿》中記下了這個事件:“1842年1月13日,賈拉拉巴德城墻上的哨兵眺望到一個穿英國軍服的人,襤褸不堪,騎在一匹馬背上。這個人就是布萊頓醫生。他是從喀布爾逃出來的1萬5000英國人當中的唯一幸存者。他因饑餓而瀕臨死亡”。

反抗強權的沉睡山國

  自古以來,阿富汗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山國。崇山峻嶺覆蓋全國,土地貧瘠,氣候惡劣。公元600多年前中國高僧玄奘,就經過當時稱為吐火羅古國的興都山脈地區。

  阿富汗3000多個部族向來各自為政,部落首領與宗教長老掌握實權,中央政府軟弱無力。占多數人口的普什圖人是一個跨國民族,散居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兩國邊境地區。

  由於閉關鎖國,經濟落後,文化閉塞,這個山國似乎還沉眠在18、19世紀的睡夢中,離現代世界相差十萬八千裡。整個國家和人民主要依靠種植罌粟花為生。什麼全球化、信息化、現代化,跟他們全然無關。 

  但是阿富汗人歷來民風強悍,威武不屈,具有反抗外來強權的傳統。由以上這些地理環境、歷史、文化與宗教因素所形成的特點,就成為塔利班興起的有利溫床。

  現在塔利班的暴力活動已經達到2001年它垮台以來的最大程度。聯合國發出警告,阿富汗的形勢今年可能更形惡化。 

  幾年前筆者曾為文指出,本-拉登.本拉登就隱藏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的部落中間。他和兩邊部落的首領關係很深,美國出價2500萬美金懸賞捉拿他根本不起作用。不管美國增加多少兵力,擁有多麼先進的情報搜索手段,也難以從數不盡的高山深穴中把他挖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