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盧躍剛:中國革命與中國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09-04-10 08:23:09  


 
  躍剛的這個歷史叙述,是有大視野,大關照的。但是在這上面,我覺得還有幾個問題是不是可以再深一步去解釋? 

  共産革命發生在中國革命的環境中,中國革命發生在現代化環境中,在中國革命的大框架下,共産革命是怎麽形成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潮流的?而且中國革命發生的時代背景,現代化的發生背景,又對中國革命産生了什麽作用?這個革命的框架怎麽建立起來的? 

  還有一個就是在中共領導人的承諾和失諾之間具體的原因是什麽?它是一開始就處心積慮設計的一個圈套呢?還是歷史發展多重性中的一種選擇呢?它是一個選擇的客觀結果還是一個陰謀的主觀結果?這也是我在研究歷史中感到很困惑的地方。我認爲,中國現代化走到今天這一步,是許多的偶然性碰撞的結果。是在各種歷史複雜性的選擇中,最後産生的一種選擇。但是,你說有沒有預設性的東西?從毛或者早期共産黨員來看,也有一些比較基本的東西,但是比較模糊。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開始都是一知半解,後來成爲執政黨了,有很多東西也不是很清楚。所以,理論上是馬克思主義,實踐上是實用主義。這就牽涉到歷史發生學上的基本史觀問題。救贖問題是躍剛從他的歷史邏輯得出的現實結論,對中國的社會轉型是很有啓示性的。關于這個問題,儘管還可以說許多,但在大的歷史環節,我認爲還有這麽兩個大問題怎麽樣才能說清楚? 

  秋風: 

  很抱歉,來得稍微晚一點。但剛才聽韓教授和王教授說了以後,把前頭沒有聽到的二十多分鐘基本都補上了。我認爲,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尤其是剛才王教授補充的對改革和革命之間關聯的解釋,我是頭一次聽說,而且確實有很强的解釋力度。當初主持革命的人的某種救贖的心理,可能是他們在80年代能够容忍民衆創新的很重要的精神因素。 

  我想强調一下這個“容忍”。剛才韓教授提到躍剛對中國30年改革的解釋,聽到這個解釋我特別興奮。爲什麽?因爲我去年寫了幾篇文章,解釋中國30年改革,跟你的基本徑路一模一樣。我現在正在寫一本書,試圖按照這樣的思路解釋過去30年的變化。張老師知道,是用奧地利學派的理論來解釋。中國30年的變化,就像躍剛所說的,確實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而且我們可以說,是農民自己創造了那些更爲合理的制度和規則。其實,都不算創造,比如像土地制度的這種變革,只是部分的回歸到人們記憶中的中國傳統的土地制度安排。還沒有完全回到那個地方,就像你說的,是個半拉子工程,還差很遠呢。因爲,政府不讓人們回歸。也正因爲此,土地現在還是可以被開發商和政府輕易地掠奪。 

  下面我還是想討論一下革命這個問題。我自己這幾年也在想這個問題。中國的革命確實是很獨特的,而且始終伴隨著現代化的過程。我把中國的現代化簡單地作了一個劃分,中國是從19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現代時期,它的標志是士大夫産生要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之前沒有這個概念。從這時候到民國初年,中國的變革基本上還是比較傳統的立憲主義範疇內。但是,新文化運動,尤其是國共合作,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革命時期。這個之後出現的所有政黨都是革命黨,國民黨也是革命黨,它也制定了一整套改造中國的綱領。研究共産黨革命的時候,我們必須考慮這時開始的革命傳統。很讓我震驚的是,包括張君勱這樣的民國憲法的起草者,憲政主義的最堅定的支持者,也都有一種革命黨的心態。我說的革命的意思是指有一整套改造社會、文化的綱領。這一點,跟清末民初的人們有根本區別。國民黨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沒有能力實現。我現在看披露出來的蔣介石的日記,他懺悔說沒有能够改造社會,沒有建設新文化,他覺得這是一件特別遺憾的事情。

  現代中國的革命傳統發展到了極端,就到了共産黨的革命,這中間爲什麽會走向這樣的一個極端化?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場革命主要由邊緣的知識分子構成,可能是一個解釋的徑路。我們比較一下英美的革命,和俄羅斯的革命、中國的革命,就會發現,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一個是紳士的革命,一個是邊緣人群的革命,或者叫知識分子的革命。這兩者的區別非常大。在英美這樣的國家,包括光榮革命、獨立戰爭等,基本上還是傳統的原來社會的精英群體重新組織了政體,然後使其政治安排更合理些,但是,他們幷沒有顛覆整個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