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光遠:高管無薪酬比天價薪酬更可怕

http://www.CRNTT.com   2009-04-29 09:20:15  


 
  一是如平安集團馬明哲“金蟬脫殼”型的,放棄薪酬作為個人的示好行為,或可以回避富通銀行投資失敗等重大決策失誤,避免小股東在股東大會發難;

  二是中國上市公司的有些董事長由政府官員兼任,按照紀律約束,對上市公司的名義報酬實際上分文不取,這是有中國特色的體制約束;

  第三種情況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兼任母公司總裁或其他高管,只在母公司領取薪酬,對於上市公司的名義薪酬也不予領取,這是“一股獨大”股權結構下的奇特安排;

  第四種情況是其本身擁有公司股權或者在關聯企業領取薪酬,如ST秦嶺董事長和總經理去年年薪僅3300元,但這兩人均從ST秦嶺股東或關聯單位領取薪酬等,實際收入高於披露數據;

  第五種情況是所謂的真正窮高管,如漳州發展董事長莊文海去年津貼收入5000元,由於莊文海並未在股東或關聯單位領薪,也未持有公司股權,他就成為A股上市公司中名副其實的最窮老總。 

  從這五種情況來看,除了最窮的莊文海,其他四種情況顯然都事出有因,並不能進行制度化的解讀。但這五種情況卻都能折射出中國上市公司在激勵機制上的真正制度殘缺。就公司治理的基本運行邏輯而言,公司高管作為股東的受托者,其有義務盡勤勉和誠信之責。股東之所以委托他,是因為他本身的市場定價和給公司創造的價值。對一個股東而言,將自己的資產托付給一個不要報酬的人,其風險顯然遠遠大於托付給一個索取天價薪酬的人。我們可以假想,448家公司的董事長放棄了薪酬,他們靠什麼生活,堤內損失堤外補,最終通過某種機制總可以補回來。正是基於對人性的這種最樸素擔心,在448家公司的董事長宣布放棄薪酬之後,民眾本能反應自然是這些高管另有收入來源,如此,對於一個上市公司而言,絕非一個好的選擇。 

  類似的,在奧巴馬宣布對華爾街高管的“限薪令”之後,並沒有得到美國民眾一致的讚賞。存在的顧慮是,從長遠而言,這種舉動其實更不利於公司的治理。博鰲論壇期間,中海油董事長解釋為什麼中海油所有高管的收入都捐給了母公司,向外界披露的薪酬遠遠高於高管實際拿到的薪酬。他補充說明,公司在香港注册,如果收入比國際同行低,獨立董事和海外股東會不放心,容易誘發高管通過損害公司利益的敗德行為彌補個人損失。筆者當年在政府主管海外投資的機構工作,對於中國在境外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實際情況非常熟悉,他們名義上都是上千萬元的收入,在香港最貴地段有房子,還擁有游艇,可這都是給“別人”看的“面子工程”,是要讓海外的投資人放心而已。 

  從現代公司治理的發祥地傳統而言,低薪其實遠比所謂的天價薪酬要可怕,如果沒有這次金融危機,我們很難看到國外對天價薪酬進行管制的事例。這也符合機制設計理論的基本假定:激勵是人類一個世紀以來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在某種程度上,更可以視為中國改革30年成功的主要經驗。就此而論,448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放棄薪酬,恰恰從另一個層面折射出上市公司在激勵機制方面的殘缺,如果將這樣的行為視為可以效行之舉,則難免偏離正確的軌道。因為這顯然是一種偽“零薪酬”,對公司股東,還是整個社會,並不意味著是福音,而更可能是對公平和正義的戕害。

  (馬光遠 經濟學博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