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台優勢產業 可互動雙贏

http://www.CRNTT.com   2009-06-13 11:53:00  


 
            對口單位運籌帷幄

  現時各方重視及關注的港台關係的焦點是在經貿方面,這也的確是重要及顯而易見的範疇,甚至還可以包括文化交流。不過,假如從深層次看,港台關係加大及加速發展的政治含意是不難明白的。香港是自由經濟體,台灣雖有少數由台灣政府經營的企業,如“中油”、“中船”等,但台灣基本上也仍然是自由經濟體。倘若港台關係僅僅著眼或純粹為了經貿,官方的介入就不是那麼必要了。但至少香港政府對發展港台關係表現得非常重視,看來正等待時機安排行政長官曾蔭權訪問台灣。

  北京在全面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同時,始終顧及香港的利益。舉例說,“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五月二十日透露,海協和海基兩會舉行第三次“陳江會”(陳雲林、江丙坤)時,談到增加兩岸直航班機,當時就受到台港關係的牽制。就事論事,兩岸直航班機的需求大約是每周六百班次,但目前僅只約三百班次。當時,港台之間考慮的還只是“半官方互動”,但到六月初林瑞麟訪台,即相隔不足半個月就已經迅速改變為“賴林會”的“官方互動”,可見真的是“形勢比人強”。

  港台間的互動,香港方面短期內成立“港台商貿合作委員會”,台灣方面則會成立“經濟合作委員會”,兩者看來都是“半官方”機構,作為“對口單位”,可想而知背後必然有官方的“運籌帷幄”,兩個委員會可能都由商人“掛帥”。淺見以為,不管內涵或形式如何,只要有利於港台關係的進展,有利於增加港台經貿的數量和質量,那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盡早安排常設機構

  台灣方面的視野還表現得較高較遠,因為台灣先成立“台港經濟文化策進會”,再在其轄下成立“經濟合作委員會”。換言之,台灣方面對經濟文化這兩個領域均感興趣,況且,台灣有龐大的實體經濟,在中華文化方面也明顯高了幾級,這也正是台灣的優勢,馬政府顯然也有意發揮台灣的優勢。香港方面無疑應該對本港的優勢作出一些定位,例如金融、管理、服務等,以便“優勢對優勢”,可以更好地良性互動,更有利於開創“雙贏”新局面。

  港台上述兩個“委員會”的工作範圍,主要是貿易、投資、旅遊等。其實兩地過去早已有這些領域的交流合作,而且可以說表現得相當順暢,這是兩個自由經濟體的優越性。未來,“港台商貿合作委員會”與台灣“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工作重點,相信在於如何擴展在各個經濟領域中的交流合作。

  進一步說,港台之間,是否需要設立以及如何設立互相派駐的常設經濟機構?這也是必須盡早考慮的問題。建立港台雙邊經貿合作機制,加大加快在經濟、文化、以至政治領域的交流合作,乃是因應客觀形勢的需要。經濟發展了,對雙方有好處,對兩地人民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公眾樂於見到兩地政府積極發展雙方的經貿關係,並給予百分之百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