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珠三角軌道交通 香港必須融入

http://www.CRNTT.com   2009-07-10 00:35:49  


珠三角十一個城市將形成一體化的都市圈
 
    香港的角色地位

  由此引伸,澳門開賭成功,香港絕不可能再想在大嶼山搞賭場;人家搞漁民碼頭,香港仔效棄這概念是合理的。再進一步看,整個大珠三角的貨櫃碼頭已經建設過剩,香港應該正式放棄修建十號碼頭,不但如此,我們還應該做好預案,逐步收縮葵湧貨櫃碼頭,騰出市區內寶貴的土地資源,發展其他經濟活動。

  但是另一方面,會展業務香港還是要爭,但要與澳門和廣州有區隔分工,而深圳則適宜放棄獨立發展,謀取與香港合作。而且從“上下游錯位發展”的思路出發,香港以其國際關係、組織和管理能力等,可大力發展組織會展的公司,利用穗、港、澳不同的優勢,佈置其不同的會展活動;區域內其他同類的企業和人才,適宜來香港發展,享受群集效應優勢,而不可能再搞幾個中心,做山寨王。另一方面,因為區內還沒有類似的建設,西九龍如能規劃得宜,大可爭取成為大珠三角的文化藝術樞紐地位,但是它的視野一定要立足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而絕對不能脫離中國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口味,搞不知所謂的什麼“21世紀視覺藝術”。

  另一個引伸是,在區域分工當中,先行者佔了競爭優勢,其他城市後發將難以仿效。香港政府最近提出要發展檢測和認證、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教育服務等“六大產業”。與之配合,深圳也獲得國務院批示通過了《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推動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創意中心第“四個中心”。

  其實搞什麼都好,溫家寶總理指出,“關鍵是人才”。整個珠三角就是缺人才,區內大學也不多,好的集中在香港。應該從區域經濟著眼,大力培育人才。所以香港的“六大產業”,應以教育服務為首要;重點還不是時下一般的思路,讓所有人都來香港學習,而是把大學教育服務擴散到整個大珠三角各城市。如此類推,其他產業也應如是,關鍵詞是“區域化”。尤其是新產業,不要拘泥於要在香港直接創造多少就業、多少GDP、多少稅收。要知道,創造一個高增值的就業,就能於本港和本區域帶來可觀就業、GDP和利稅,賬應該是這樣計算,而且只有這樣算,才能符合《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中突出“上下游錯位發展”的要求。不是香港發展了高等教育,其他都不要搞,而是大家都一起搞,香港和其他城市各根據本身的優勢來合作發展。不單香港要這樣看,其他10個城市,包括廣州,更要這樣看。再惡性競爭,不但無謂,而且註定失敗。
 
  再者,在軌道網絡發展過程中,隨著人流、物流、訊息流順暢流動,一些城市功能會被強化,另外一些城市會出現人才、和資金大量流出的“虹吸”現象。強弱懸殊,優勝劣敗的狀態會加速。說到底,網絡化是為強者服務的。這對於一向崇尚“小政府,大市場”而習慣無所作為的香港,會造成極大的壓力。與廣州相比,香港已經處於軌道網絡的邊緣,弄得不好,便會淪於像盲腸的死角困局。事實上,改革開放的30年,就是因為產業、人才、資金的大量流出,造成從產業空洞化,惡化為經濟空洞化,最後連剩下來的“四大支柱”產業也岌岌可危。不出5年,當軌道網絡逐步完成,甚至可能會有更多香港市民不再居住於生活昂貴的香港;人口收縮的趨勢明顯,稅收下降,但在有事時便回港享受主要是醫療和綜援等福利。這類似在80年代於美國城市普遍出現的市中心破敗(inner city decay)情況,痛苦可能比通縮尤甚。香港如繼續高成本、低增長、少機會,這惡果必然出現。溫家寶“不進則退”的勸勉,是話出有因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